以廉為鏡
一提到鏡子,人們自然會想起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這句話一語道出了鏡子的真正價值。
在如今這個物欲繁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更需要有一面鏡子,既讓人看清自己,也讓人明白社會。把個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會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廢、世俗的清濁。
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人得到一塊玉石,他將它獻給齊國的大夫子罕,子罕卻不肯接受。獻玉人對子罕說:“我曾把這塊玉石拿給做玉器的工匠看過。工匠認為這是一塊非常難得的寶石,所以才敢拿來獻給你,可您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說:“我為人處世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為寶。我如果把玉石收下,那我們兩個都失掉了寶。我不收,這樣我們各人就有各人的寶石啊!”
這是發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盡管它跨月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但它卻如同一面清亮的銅鏡,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
以廉為鏡,多么沉重的字句啊!它關系到黨的命運、國家的興衰、人民的幸福。
有人說,廉潔是一棵松,在萬木凋零的冬日,她依然挺拔翠綠;
有人說,廉潔是苦藤上結出的果,在別人看來很苦,但她卻心里很甜。
上一篇:相約楊凌 2022-06-17
下一篇:守護“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2022-06-13



發布日期:2022-06-14
點擊量:1930 作者:王妍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