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深秋,走進公司,從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到立體智能車庫,處處體現著人性化的辦公與服務。智慧安防、智能照明、無人清掃……6大業務應用開啟智時代;智慧路燈、智慧食堂……2個智慧生活設施詮釋著公司“五和文化”的理念;可視化運營中心將礦區子系統的數據融合,形成5G巨系統,實現萬物互聯。
今年以來,公司聚焦智慧煤礦建設,緊緊圍繞“綠色、智慧、和諧”的發展理念,讓天更藍、地更綠,職工生活更便捷,把智慧園區視為“民生工程”來抓,構造“1+2+6”模式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管理,從“信息孤島”到“萬物互聯”
“走進信控中心,工作人員登錄可視化運營平臺,一鍵關掉了二號公寓樓還在亮的燈,一鍵放行了大門口處的車輛,一鍵進行了點餐,一鍵……”
過去,存在“信息孤島”、 缺乏“萬物互聯”、資源難于共享,無法實現聯動……如何將6大業務場景、2個智慧生活設施整合到平臺統一管理,是公司智慧園區建設的關鍵問題。
現在,公司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萬物互聯”,數字化手段對園區進行精準運營,有效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讓職工的生活更加的綠色、智慧。

科技創新,從“有人”到“少人”
關鍵崗位減員10人以上,能源成本下降12%,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部分工作現實了無紙化辦公……這是公司智慧園區建設項目所取得的成果。
“通過智慧園區建設,在辦公樓、公寓樓、聯建樓等建筑走廊、樓梯安裝智能雷達感應吸頂燈,實現人來即亮,人走燈滅,通過智能軟件實現遠程狀態監控,有效解決長明燈能耗浪費問題”公司智慧化辦公室主任范生軍表示。
“在智慧園區發展的道路上,科技的賦能必不可少。”在這種理念引領下,公司采用引進來、種上去、沉下去、跳出來的工作思路,大膽嘗試,厚植創新沃土,達到了減員、增效、提質的目的。
“我們在公司辦公區部署‘智慧路燈’,利用智慧燈桿上的廣播系統,結合位置定位,實現應急聯動下人員的定點廣播及安保調度”“我們基于RFID物聯網技術及云計算技術,對餐廳實施智能化布控,提升各環節的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就餐體驗”“我們采用無人清掃小車,有效減少清掃工作中的人力投入,提升清掃效率”在談及智慧園區創建工作時,后勤服務中心主任何二虎說道。

智慧賦能,從“追趕”到“標桿”
打造綠色智慧礦山,呵護青山碧水藍天。近年來,公司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綠色、和諧、智慧礦山為目標,全面推行智能化建設,積極轉變發展模式,對標先進,打造“智慧園區”的新樣板。
“以前我們每次出大門都要刷卡,吃飯也要刷卡,一不留神丟了還要補卡……”
“以前我們停車要繞好久才能找到車位,還得接受日曬、雨淋……”
“現在我們看臉出門,靠臉吃飯,一鍵存車無需等待,再也不用擔心車被暴曬了……”
“現在我們將人臉識別系統、紅外感應攝像頭與平臺安防系統聯動起來,發現體溫超標或闖入的陌生人,系統就會自動抓拍現場、彈窗報警……”
智慧園區怎么樣,職工最有發言權。正在文體中心健身的時錦濤談了自己的看法,“現在礦區工作環境好了,下班以后都可以鍛煉身體了,智創工建的積分還可以兌換咖啡看書時喝。環境好了,我們干事創業的動力也自然提高了。”



發布日期:2021-09-10
點擊量:3544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