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認真拜讀了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瓦爾登湖》,從中深深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心路歷程,深深感悟到“自我價值”的奮進軌跡,更深深體會到“自然”與“人生”契合之美、交融之妙。
要追求“順其自然”的成長節奏。讀罷全文,掩卷長思,梭羅“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的靈魂叩問,更讓我如同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在高強度、快節奏的時代面前,物質文明極度豐富,抖音、微信讓我們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低頭族”;房貸、職務、年齡的重重壓力,更讓我們身陷其間,甚至抽不出多少時間回眸來時路、感悟成長,然而,這冊《瓦爾登湖》卻通過一行行流暢而細膩的文字,讓我卸卻現實,撫心自問,一行行或溫馨或青澀或感動或難忘的成長瞬間頓時涌上心頭----曾幾何時,在父母的呵護中,我們迎著朝陽昂揚成長,在一路歡笑中跨越童年;求學路上,師長和同學的陪伴,讓我們感受到友誼和力量、知識和希望,平添了對未來的憧憬。及至走出“象牙塔”,步入工作崗位,領導和同事的真誠提點,幫助我們順利融入新環境,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上努力找尋人生價值。回眸成長征程,無論是孩提時的天真、求學時的單純,還是如今的沉穩成熟,每一步都是“順其自然”的循序漸進和樸實積累,都在無聲地昭示著我們,對待現實中的重重煩惱壓力,要放平心態,從容應對,謹記“順其自然”的成長節奏,精彩不請自會來!
人生在世,“活到老、學到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瓦爾登湖》 向我們詮釋的學習之美。回眸一路征程,從呀呀學語到長大成人,我們又有哪個階段不在學習進取中度過?但是,脫離現實的學習只能是“吉訶德”式的空想主義,唯有“走近自然”式的學習求知,才能幫助我們增進成長智慧、提升生命質量,所以,通讀《瓦爾登湖》這本名篇,我們必須充分悟透一個理,“走近自然才能了解自然,了解自然才能融入自然”,唯有積極對標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潮流、對標“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的奮進愿景,密切結合崗位工作、現實環境,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握“走近自然”的學習狀態,才能真正在奮進之旅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才能真正實現“學有所成”“學有所進”的成長目標。
要享受“熱愛自然”的人生旋律。“我的生活所在”“閱讀”“聲音/美”“春天……”一走進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瓦爾登湖》,一連串帶著輕松愜意的“關鍵詞”撲面而來,讓我眼前驀地一新,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湖之美、境之韻,以及“熱愛自然”的純真情懷。
參加工作以來,每天重復著單調且瑣碎的行動,既有疲憊,亦有倦怠,然而,《瓦爾登湖》這本書卻用輕松幽美的文字,帶我走進了另一重天地。這里沒有煩惱,沒有自我,有的只是對于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寧靜質樸,有的只是對于“極簡生活”的享受與自得,而對標當前物質文明極度豐富的新時代來說,百年前作者在創作時面臨的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污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度橫行等重重現實,可謂更加難于讓人接受;但是,《瓦爾登湖》全書卻絲毫不見一絲浮躁的氣息,傳導的皆是“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的正面能量,更在無聲地告訴我們,無論時代怎么變遷、歷史如何發展,我們只要固守內心的寧靜、堅守“熱愛自然”的真諦,就一定可以體驗到如同作者一般的人生旋律,就一定可以摒卻物欲和壓力,在清風明月之間舒緩靈魂,重歸寧靜,就一定可以讓自己的靈魂更加芬芳、生命更加充實!
順其自然,不好嗎?
走近自然,不好嗎?
熱愛自然,不好嗎?



發布日期:2022-10-25
點擊量:1919 作者:苗改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