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勤,無以成就事業;不廉,難以凝聚人心。”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發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主流。如春秋時期,晏嬰就以廉潔著稱于世,當時有“管奢晏儉”之說,晏嬰身為世家子弟,位居高位,卻能嚴于律己,過儉約樸實的生活,吃普通飯菜,住簡陋房子,省下來的錢財用于資助寒士。東漢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到了清朝,浙江有位朱督學,有次奉命回家監考,家鄉人認為他會徇私,紛紛備好厚禮等其到來,而督學到了考場卻在其堂上題了一副對聯:鐵面無私,凡涉科場,親戚年家皆諒我;鏡心普照,但憑文字,平奇濃淡不冤屈。督學以對聯明志,讓送禮之人愧疚而退。民心如秤砣,稱出誰輕誰重,人心像明鏡,照出誰廉誰貪。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大凡為人傳頌者,無不都是廉潔自律的典范。
古有孔子自廉作表率,并留下了“上惡貪則下恥爭”的經典之句;范仲淹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近有吉鴻昌將軍的大仁大義氣節,留下了“當官即不許發財”的治吏佳句;今有毛澤東、鄧小平的生活節儉、衣著樸素,從不奢華的領袖風范,留下了“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領導就是服務”和“我是人民的兒子”的純樸美句。以上廉潔自律的座右銘無不成為歷代清官廉吏的精神食糧,激發人們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光明磊落、清廉無私、自覺踐行令世人稱頌的生命軌跡。我們在重溫那些清正廉潔的楷模的先進事跡、感受心靈的震撼的同時,認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廉潔勤儉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更加穩健。
在當今社會廉潔的含義是不貪污、腐化,不奢侈浪費,不以權謀取私,貪贓枉法,同時也指有道德修養,行為純潔,不隨便索取不應有的報酬和不正當的財產,并以身作則,同腐敗現象做斗爭。而廉潔文化不僅是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形態,它以廉潔為思想內涵,以各種文化產品為載體和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是廉潔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是當代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廉潔不只是少部分人的事,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做到的事。作為平凡的人民大眾的我們也需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我們隨手能夠做到的事了,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關風扇,吃飯時節約糧食,逛街不亂扔垃圾等等,這些雖是小事,但足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小事不做好又哪能成大事呢?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很多人的力量加起來就能夠排山倒海了,也許一件小事是無關痛癢的,但很多小事加起來就成為一件大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要廉潔一生,務必從小開始,無論我們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做到以廉為榮,以貪為恥,水以清為貴,人以廉為尊。



發布日期:2022-11-16
點擊量:2362 作者:任瑜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