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而進,因勢而變,風雨四年,在毛烏素的這片煤海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激越昂揚的奮進之姿,在接力建功的圖強之路上,從誕生到茁壯,從默默無聞到榮耀集身,他們初心依舊,書寫著一曲矢志精品的追夢之旅,催人奮進,他們就是掘進工一區的好兒郎們。
在風雨中脫變 用行動書寫“無悔答卷”

單班掘進從10米,20米到65米,成績的背后是工區漫漫蛻變之路。工區組建以來,沿用原來外委項目部的設備和工藝,由于掘進設備老舊、人員技術薄弱,設備運轉故障頻繁,單日掘進十五六米,嚴重制約著公司正常安全生產和智慧化煤礦建設步伐。
由“汗水型”掘進向“智慧型”轉變,已迫切提上日程,為此公司經過多方調研走訪,采購掘錨機與錨桿轉載機組,通過“裝備換人、技術減人”,最終實現掘進系統快速化、智能化轉型。
錨桿臺車支護的投入、連采機雙巷掘進的先進工藝,隨著一件件“神器”的投入與使用,有效緩解了采掘接續問題,描繪著速掘進的鮮亮底色,
在風雨中脫變 用創新挑戰“最美答卷”

領先源于進取,領先源于專注,領先源于創新,搞創新就是搞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工區秉著創新領航是謀變圖強的第一思維,積極動員廣大職工創新創客,涌現出大批創客標兵,被公司授予科技創新文明單位。
自移式探頭、集成式材料架、橋式轉載機、便攜式休息椅等創新項目在快速掘進系統中成功應用,讓單日進尺從90米、102米、107米……到120米,不但提升了巷道單進水平,更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優化了巷道的工作環境。
在智能快掘建設中,工區更是實現了巷道掘支運平行作業和工作面、地面遠程集中控制、一鍵啟動,樹立了智能快速掘進的行業標桿。
在風雨中脫變 用管理塑造“精英答卷”

工區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組織黨員帶頭,技術人員為骨干,在工區堅持開展每日一題、每周一案例、每月全員考試、師帶徒、技術比武等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職工的業務技術水平;在崗位能力提升方面,通過強化準軍事化管理、崗位描述、崗位危險源辨識、崗位作業流程等持續規范職工安全作業行為,在工區中涌現出大批技術大咖。
李小龍評為陜西省技術能手,陜煤工匠大師,榮獲陜西省首屆三秦工匠杯行業技能大賽礦井維修電工組一等獎;丁秀峰榮獲陜西煤業安全法規知識競賽二等獎、公司第十三屆職工技術比武支護工技術狀元。一個個批活力充沛的優秀精英,時刻展現著時代追夢人的集體共鳴。
自信源于實力,實力源于勤奮,2702米的月進尺,破萬的年度掘進記錄,無不見證著他們勇于奮進的忘我情懷。從平凡起始,漸入有為,憶昨天,他們不負時光,腳踏實地,看今天他們初心不變,砥礪前行,思明日任歲月變遷,他們風雨兼程,未來可期。



發布日期:2022-11-20
點擊量:1941 作者:張永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