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從古至今,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人民公仆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等等的事跡讓我們緬懷于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fā)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聲聲叮囑言猶在耳,貪污腐敗、弄虛作假、道德危機的不良事例卻充斥身邊。面對社會清正的缺位,我們呼喚敬畏常駐心間。
儒家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然,個人、家庭、國家、天下相通而相承,如今社會清正的缺失,往小可以是個人的鉆營取巧、家風烏煙瘴氣,往大則是官員的貪污腐敗、國家公信力的喪失,而這些歸根結(jié)底都是源于敬畏的缺失。懷一分敬畏,我們方能存一身清明。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時候心存敬畏是一種智慧。心存敬畏,不是畏縮,而是懂得,懂得帶著這份克制與清醒方能走得更遠。
敬畏之于為人立身,是無論何時都不能泯滅的堅守。君子慎獨,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心中的道德律正如那頭頂?shù)男强找话悖苍S并不是最耀眼奪目的,卻總能在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用陪伴溫暖心靈。很多時候約束自我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源于自己心底的那份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敬畏吾心,方能活出一分坦蕩與正氣。
敬畏之于為官立業(yè),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動搖的良知。面對賄賂誘惑,子罕以不貪為寶;面對官場沉疴,于謙兩袖清風朝天去;面對浮躁世風,王爭艷用醫(yī)德論證著良藥的價值。
清正二字對于不同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要求,為民者誠信,為長者守道,為學者治嚴,為商者律己,為醫(yī)者懷仁,為官者愛民。角色有重疊,對清正的追求卻是一致的。懂得敬畏,才能時刻存一分清醒與克制,使清正之風在我們的心間、在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中長存不朽。



發(fā)布日期:2023-06-08
點擊量:1827 作者:何俊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