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本質就是影響力,這個影響力就是威信。但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權力者都能發揮權力性威信,這主要取決于權力者如何用權。濫用權力者,利用手中所握大權,借機肆行貪污;秉公用權者,廉潔奉公,關心國計民生。二者不論哪種,都是受到社會價值導向影響,在往后的執權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漸加深而形成。
因此,腐敗問題不是現在才有的,自古就有之,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但同時,歷史還記載有很多奉公守法、守法循理的官吏,他們公權不私用,是人民的公仆,是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反腐無例外”的原則,嚴懲了上百名涉貪權力者,總結分析他們的性格與行為本質,思想污濁的他們,無一不是把為民服務的官場變成貪污享樂的商場,為了滿足欲望追求,跌入了“濫用職權”這個陷阱中,最后追悔莫及、遺憾終身。
利己者,內心沒有價值觀和道德底線,為追求個人享受而深陷金錢漩渦,用權時必然以權謀私,利用職權坦然受賄。
反之,有德者,踐行權力過程中無私心,受人民重托、對人民負責,敢于公開透明全過程,努力維護群眾的知情權。
糜爛者,生活作風問題突出,道德敗壞作風腐化是他們的真實寫照,驕奢淫樂的頂層生活讓他們無能惰怠,忘記民間疾苦。
反之,勤政者,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疾苦,宣傳制度政策、收集矛盾問題,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一腔熱血為人民。
妄為者,仕途中善搞小圈子,圈內人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經濟上互利互惠,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腐圈。
反之,存正氣者,善察民眾之期盼,行事光明磊落、剛正不阿,謹慎行使手中職權,不存茍且之心,手握民權而不專權。
實事求是地說,“老虎”打不盡,春風吹又生,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到今天都沒有完全徹底地消除貪腐。與其事后各種花式懲處腐敗者,不如認清人性的貪婪,提前做好防微杜漸的工作,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汲古潤今,理智克服欲望,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強化法治意識,凡事都通過正常渠道達成目的,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每個權力者都會遇到岔路口,當要做抉擇時,只要別忘了權力誰給予的,只要把權力的主人放在心里,就永遠不會走錯路。



發布日期:2023-08-17
點擊量:1652 作者:張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