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為美
“明照正道,驕奢必墜”“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公生明,廉生威……”千百年來,清廉為美、廉潔奉公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廉潔文化,形成了以清廉為美、崇尚清正為榮的道德觀念和文化傳統,清廉的品質也始終在人們心中傳承和弘揚。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說過“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意思是不接受別人的財物叫廉,不污染別人的心靈叫潔。后世尊其為“至德”,成為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格理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把清廉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正如孔子所說:“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詩經·小雅·大東》有“思無邪”,意思是要想沒有邪念是很難的。可見,清廉不僅是一種品德修養、更是一種精神追求、一種人格力量。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努力形成崇廉拒腐的社會氛圍”,更是強調清正廉潔,堅守底線。
不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的職工群眾,都必須始終把清正廉潔作為從業的底線和紅線。在工作中不搞特殊化,要有“正人先正己”的自覺,主動接受監督;要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要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只有始終堅守廉潔這條底線,才能堅守初心、不忘來時路、不被名利所累、不被物欲所惑、不被權力所控,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
上一篇:機電技術管理中心多措并舉筑牢廉潔文化陣地 2023-12-20
下一篇:人無定力難自律2023-12-16



發布日期:2023-12-17
點擊量:1430 作者:方智星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