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看了電影《愛廉說》,我的心一直起伏不定,感慨很多。我敬佩周敦頤,我因他全心全意為人民做事而景仰他。
最開始知道周敦頤要因為他的《愛蓮說》,這是一部千古流傳的名篇。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是說出了人至高無上的品質。《愛廉說》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周敦頤兩袖清風的為官生涯。北宋1017年道州樓田堡,端午節午時,一個孩童降生了,他就是周敦頤。在父親周輔成和母親鄭氏的悉心教育下,兒時的周敦頤漸漸成長,五歲命名五星堆,十五歲在月巖悟道,少時的周敦頤飽讀詩書。長大后被舅舅舉薦在衙門做了官,從此周敦頤便步入了仕途之路。當時瘟疫流行,許多人流離失所,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上任以后,四處求醫,不停地研制藥來救治病人。經過不斷的努力,他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良藥,讓人民走向健康,接著,他來到了端州,那里的知縣杜咨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剝削、壓榨百姓,甚至將百姓的唯一的生計占為己有,還不停地逼老百姓為自己做事。老百姓在周敦頤的鼓勵下,紛紛來狀告杜咨。杜咨被貶了官,端州的老百姓從苦日子里走了出來。自此,他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便有了“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
電影中的情節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周敦頤初到任上,目光所至,皆為瘟疫,對于一個新上任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但是他沒有退縮,反而直面困難,親嘗百草,治愈瘟疫,與當地的老百姓一起共同度過了這次災難。還有一個情節是知道家里多拿了些糧食后,非常生氣,對管賬的人說以后不許偏向當官的人,包括他自己,對每個人都要公平公正。我在想在那種吃不飽飯的苦難日子里,這是要怎樣的品質才能讓自己始終保持一顆初心啊!
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帶我們去認識去學習先賢的精神和文化。周敦頤的潔身自律好像一根標桿,鞭策著我們始終保持心靈的純潔;周敦頤的公正、廉明像一座燈塔一樣,始終指引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昂首前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句,道出了人民倡導廉政的有力心聲,并成為反腐利器。



 發布日期:2023-12-23
														  發布日期:2023-12-23
														      點擊量:1354   作者:龔攀   來源:
點擊量:1354   作者:龔攀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