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甲辰龍年元月至癸卯兔年臘月末。正是走親訪友、人情世故最佳時,必要的走動當屬正常需要。但也切記,人情世故與廉潔從業二者有根保險絲,只需合規有度的通行,要是把握不住分寸,超了負荷必然要跳閘了。
這里要分清兩個概念,人情世故與貪腐。何為人情世故?這源于中華民族的文化素養。國人最看重臉面,也難忘恩情,對于有恩己者,必當感恩虔誠;如若施恩后反被無視,自是臉上無光。這樣的人生路只能是孤獨狹短。你施恩不圖報,我圖報非施恩,恰如古人“投桃報李”,也似今人“不忘來時路”。這樣的人生路必然歡愉長遠。因此,有度的人情往來是你我不忘本的外化舉措。
提起廉潔,年年念叨年年難過,很多人都疲憊松散對待。這也是為什么每隔一段時間,總有被中紀委等相關部門通報的“出界者”,此類人過度的“報李”而造成思想天平失衡,外在特征是讓自己廉潔路由寬漸窄,直至中斷。那如何維護好自己的廉潔之路,就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了。
辯證唯物論指出,認識是一個反復循環和無限發展的過程。僅有實踐、認識是不夠的,必須不斷地再實踐、再認識,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才能把認識推進到高一級的程度。因此,實踐和認識是維持我們思想不失衡的關鍵。那些出現失衡現狀的人,在認識這一關鍵因素缺失后,只想走捷徑,也會連鎖造成知識來源的閉塞。
雖然工作實踐也能拓寬認識,但這并不意味著事事都必須去直接經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個人的多數知識還是來自間接經驗,是從書本和傳授中得來的。這也是為什么一代偉人毛主席曾講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偉人的思想之所以堅定,得益于在“時刻學習”這條主線上的持續突破。學習是成長的基因,系統的學習策略則是進一步夯實思想根基,實實在在拓寬、延續廉潔大道的最有效途徑。
      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才有了更好實現人生理想的平臺,同時也面臨著更多外部誘惑和考驗。那如何維護好廉潔路,自當有“越是最后關頭越不能松懈”,把握好分寸、維護好平衡,否則就成了“行百里者半九十”。



 發布日期:2024-01-15
														  發布日期:2024-01-15
														      點擊量:1437   作者:張濤   來源:
點擊量:1437   作者:張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