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行穩“質”遠。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緊盯新質生產力發展要素、構建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智慧煤礦?走進張家峁礦業公司,一路一景、一人一物,無不彰顯著智慧煤礦發展的蓬勃之力,顯示著新質生產力落“礦”生根的繁榮景象。讓我們跟隨筆者“鏡頭”解密該公司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之“秘”。
瞄準新質生產力之“新”,創新成為發展的“必由路”
創新研發出世界首套1.1m硬煤薄煤層大功率高效智能化開采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薄煤層安全高效開采模式的新突破;創新研發出國內首套煤礦智能通風管控系統,實現了一鍵測風、一鍵反風、一鍵調風;創新研制出智能快掘系統,工作面由18人減至8人,創造月進2702米的歷史記錄。并于2022年順利通過了首批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達到了Ⅰ類中級智能化煤礦水平。實現了“科技”與“創新”齊聚一“礦”的美好景象。

而這美好景象的達成,早在2018年便埋下伏筆,該公司從智能化煤礦建設之初,便秉承著‘創新先行,基礎共建’的基本政策,讓創新之花在礦區綻放,讓創新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底色。實現了“全員共創”的繁榮景象,僅2023年便完成“雙創”項目190項,4項創新成果榮獲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二、三等獎,項目轉化率達97.83%,經濟創效達4305.89萬元。
提升新質生產力之“質”,數據成為發展的“關鍵詞”
縱向通過千萬噸礦井及地面作業的85個生產過程分解,橫向按照43個成本要素分解各生產過程。最終形成了“張家峁礦業公司千萬噸礦井體系化成本管控體系建設與實踐”讓資產管理看得見,算得清,管的準,控得住。
通過‘三網一平臺’數字化大成本體系應用,形成了“煤礦一張網”“數據一片云”“運營一大腦”“資源一視圖”和“N個重點應用場景”的智能化體系。
實現從“采煤”到“采數據”的轉變;隱患單位分布情況、三違行為等級分布情況、未整改隱患顯示,等數據通過‘雙防平臺’實時顯示,讓安全管理不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而變得更科學、更智慧、更主動,實現了安全管理的數據“變現”。
近年來,該公司從生產經營、智慧管控、安全管理等多角度入手,加大智能化平臺的現場應用、深挖數據價值,推動“數智化”發展,為煤礦企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開辟新通道。
澎湃新質生產力之“力”,人才成為發展的“助推器”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如何讓人力資源管理做到,‘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人才”源源來’的良性提升。真正做到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愛才,成為該公司持續向穩、向好發展的第一命題。
該公司通過“青藍工程”“大師帶技師”“技師帶高級工”的階梯式師帶徒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了人才發展的“搖籃”。

通過“三小一練”“技術比武”“國賽選拔”等競賽手段,讓職工在競賽中提高技能,增長才干,形成人才發展的“夢工廠”。
通過“百人能力提升工程”“全員雙長”“勞模評選”“評選崗位形象大使”等活動,盡一切可能為職工搭建展示風采、工作交流的舞臺。
此外,該公司相繼完善了《崗位公開競聘實施方案》《百人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后備干部管理實施辦法》《技能大師工作室管理及考核辦法》等管理制度。為人才培養、選拔提供了政策支持,大力引導各類人才奮戰在企業轉型發展主戰場,讓創新人才的“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發布日期:2024-05-21
點擊量:1845 作者:喬博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