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端午節放假,我帶著女兒回了趟家,果不其然,迎接我們的還是父親那輛三輪車。
我的父親擁有過三輛三輪車,這三輛三輪車,承載著我的成長歲月,也承載著父親的艱辛與愛,每次看到三輪車我就會想起那些年坐在三輪車后的幸福時光。
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個90后,那時陜北農村還不像現在這樣富有,“萬元戶”人家是一只手就能數得過來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地地道道、老實本分的莊稼人,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也不再圍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而是開始搞養殖、成立手工作坊。那個時候母親瞄準了縫制防寒服的活計,于是就帶著我去鎮子上考察。與父親再三商量后決定購買縫紉機、三輪車,開始做防寒服。就在那個時候父親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三輪車,也是我家的第一輛三輪車,這輛三輪車就像現在的自行車,動力全靠腳蹬,這輛車將防寒服的半成品拉回來,又把做好的成品給送回去。我們家的日子在三輪車的進進出出中慢慢地寬裕起來。我記得自己常常坐在三輪車的后面,興奮地看著周圍的世界。那時候我覺得三輪車真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帶著我穿梭在大街小巷,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神木的煤炭經濟發展了起來,父母就帶著我們兄妹移居神木了。憑借著肯吃苦、肯賣力,我們的生活質量更好了一些。父親就買了第二輛三輪車,這次是油車。這輛三輪車更加堅固耐用,它陪著父親度過了無數個忙碌的日子,也是我青春記憶里最好的伙伴。我小學三年級開始住校,每到周末才能回家,父親就用他的三輪車接送我上下學。每次放學我都會眼巴巴地望著父親的三輪車,天氣晴朗的時候我會抓著車圍擋站起來,感受風從臉頰吹過,享受一路上的風景;刮風下雨的時候父親就會給我帶一把雨傘,我會在車兜里竭盡全力撐著雨傘和狂風暴雨做斗爭,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傘或者帽子一下就被風吹走了,這個時候我會大聲地喊著讓父親停車。這輛三輪車風雨無阻地奔波在路上,陪著父親一起去面對生活的挑戰,一起去守護最珍愛的家人。在這輛三輪車上,我懂得了責任與付出的意義。
后來,父親年齡大了,我們商量著購買了一輛老年代步車,也就是現在的第三輛三輪車。它的外觀更加嶄新漂亮,和小轎車是一樣的,父親對它更加依賴和愛護?,F在每次回家的時候第一個迎接我們的就是父親的三輪車。我也覺得每次我們回家以后,就是這輛三輪車最忙的時候。一會兒要出去買菜、一會兒要出去買零食、一會兒又帶著我和女兒出去逛街。
父親的三輪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我們家庭的一部分,是父親努力奮斗的象征,是父親默默無聞付出的載體。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每當我回憶起那些坐在三輪車后的時光時,心中便涌起一股溫暖與感動。那是父親用三輪車為我搭建的溫暖港灣,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始終感受到堅實的依靠。
人生七十古來稀,父親的三輛三輪車陪了他大半生,也給了我一生最美好的記憶。如今,雖然不能時常坐在父親三輪車的后座,但三輪車曾經帶給我的愛與記憶,將永遠陪伴著我,激勵著我。時光悠悠,唯愿父親喜樂無憂,健康平安!



發布日期:2024-06-16
點擊量:1125 作者:白小嬌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