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全黨的學習已經開展有段時間了,以我為例,已經參加了一次外出學習和兩次集中誦讀研討。我深刻認識到,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與每一名黨員同志都息息相關。
學習貴在堅持不懈、貴在入腦入心。相對而言,《條例》的學習過程比較枯燥,這樣我想起來馬銀錄老師的授課,學習需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借鑒各類違法違紀案例,在歷史人物的起伏中三省吾身、錘煉黨性,將《條例》精神實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遼沈戰役期間,錦州地區的蘋果樹上果實累累,盡管在此地構筑工事的解放軍戰士勞累饑渴,但是都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一個去拿蘋果。時隔8年后,毛主席再次談到時曾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在2022年初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注視著英烈館內懸掛的“仁義之師”錦旗說“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
有人遵守,也有人掉隊。在1941年,抗日根據地開始遭到殘酷的“掃蕩”,老紅軍肖玉璧在任清澗縣張家畔稅務分局局長期間,他卻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克扣公款,甚至把根據地奇缺的糧、油偷偷倒賣出去牟利。同年底,肖玉璧被執行死刑。對此,《解放日報》評論說,“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雜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
古人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意志和力量的載體,只有依靠鐵一般的紀律,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違反規矩的行為,才能使黨和國家的各項指令有如臂指一般,指哪打哪、打那哪勝;才能使共產黨歷經百年歲月依然風華正茂、生生不息;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人一旦弄不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哪怕是一些細微的舉措,也大概率會“干了不能干的”。因而干事說話之前,《條例》就變為約束自己言行的“緊箍咒”,時刻在思想上警醒自己。今天,《條例》內容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個人自是要不甘落后,以活到老學到老的誓言,把個人全部精力都放在修身律己、靜心干事上,做到精神補鈣永無止境,也就不用為“干了不能干的”而擔心,更不會成為良田里的一把雜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將《條例》精神實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重在日常、貴在堅持,這也教育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在日常行為上就要下功夫。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我始終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從而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強身健體、潛心閱讀、善交諍友,常念“緊箍咒”,努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口不湎于酒肉之香。



發布日期:2024-06-18
點擊量:1427 作者:張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