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6月,同樣的“安全生產月”,同樣觸目驚心的事故快報,不同的是心中的感悟。
今年6月是全國第23個安全生產月,以煤礦企業為例,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各單位都在具體業務推進中,充分結合公司實際狀況,有組織、有步驟、全方位、多形式地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可翻開厚厚的煤礦安全規程,每一行的規定要求,都映射著一幕幕悲慘的事故案例。
我從最初接受崗前培訓開始,領導時刻強調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安全是一種意識”這句話也是聽得最多的,公司也在生產過程中始終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完善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全面排查風險,徹底消除隱患,切實抓牢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但時至今日,越是強調安全越是有悲慘的新聞報道,這讓我產生一種錯愕感,對“安全是一種意識”這句話的意義動搖了,漸漸轉化成一種新的認識。總結一句話:安全既是一種意識、更是一份責任,一份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
從前車馬慢,每個人都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敢于為了工作去較真、去紅臉。今天的時代,每個人身上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漸漸地心態由主動前行變成被迫前行,過程中的冷漠和事不關己的態度,讓代表責任感的良心漸漸蒙塵。至此,少了一些安全吹哨人,多了一些管理老好人,最直接的后果是“小病”終釀“大禍”。
不必說礦難事故離我們遙遠,親歷血的教訓后,我們痛定思痛,想起了蒙塵的責任心,很有眼色地清掃上面的落塵,重新糾正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把安全從犄角旮旯推至眾人眼前C位,不是泛泛而是認真負責的樣子。可當我們直面這次或其他的慘痛案例,幸存者都可以去“亡羊補牢”,但對于遇難者而言,安全問題上僅靠“亡羊補牢”已是于事無補。
生命誠可貴,安全責任大。我們無法體會事故家屬那悲痛欲絕的哭喊,唯一能做的是在各自的崗位上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敢再讓“時時放心不下”成為一句空話,而是把責任記在心里、把責任扛在肩上,時時用心、時時操心,努力系牢安全生產責任繩。



發布日期:2024-06-18
點擊量:1213 作者:張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