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燕子年復一年沿著固定的遷徙之路從南方飛回,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找尋著記憶中那個家。我所在的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夜間更是燈光搖曳,燕子入鄉隨俗,鬧中取靜,把巢穴建在了避風遮光的樓宇間,繁衍生息,儼然飛入了百姓家。
每日從小區的大門口進進出出,行色匆匆,不曾留意周遭的景致,某一天無意間抬頭發現高高的門頂上有兩個燕子窩,土黃色的燕子窩緊貼著水泥墻角,窩里的燕子出去覓食了,沒能一睹敏捷靈動的身姿。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人聚集到城市里,與燕子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反而少了,偶爾天氣陰沉的時候,望著樓宇間騰空翻飛、斜刺俯沖的燕子,不禁讓人懷念小時候在農村的美好時光。
我工作的單位處在大山深處,一條小河穿礦區而過,單位的北邊是一個自然村,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一戶挨著一戶,院子連著院子,耕種著百十畝土地,養著豬牛羊雞等牲畜,村里人利用緊挨礦區的房子做起了小賣部、餐館等生意,好不熱鬧。煙火氣重的地方,燕子喜歡壘窩,平房的屋檐下總能見到燕子窩,緊挨著村子的一棟住宿樓內,好幾窩燕子都安下了窩,每天從公共衛生間的窗戶里飛進飛出,與職工相處得十分融洽。今年開春,因為文明創建工作的要求,公寓樓內多年的燕子窩被敲了下來,燕子進出的窗戶安裝了防盜窗紗,進出門廳也安裝了窗簾,也不知道燕子飛回來后發現老巢不在,尋路無門作何感想。這幾天,我每天上下班從下穿公路的地下通道通行,無意間發現了通道口的頂棚上有兩個燕子窩,燕子黑色的尾巴露在外邊,應該是在孵蛋。故土難離,日子總要過的,原來的家被毀了,重建一個就好,從河道里一點點地把泥巴銜起來,從草叢里把勁草銜來,一圈圈地壘砌,一個新的家不到一周就建了起來,這何嘗不是人類的常態。
燕子筑巢的選擇很多,房檐下的石頭墻上、電線上、椽上都是筑巢的選擇,對房主人的選擇更是如此,家里人多的、獨居的、無人居住的都可以成為筑巢地。小時候村里有一個老光棍,村民都稱呼他“老五”,老五一個人住在一孔土窯洞里,窯洞是祖輩留下來的,內壁的泥皮早就掉落了,漏出形狀不一的石頭塊,經年累月的煙熏火燎,讓整個窯洞內壁都是變成了黑色,窯洞的窗戶紙到處是洞,勉強能住人。老五一個人住,中年的時候領養了一個女娃,后來女娃出嫁后,又成了老五一個人,每年開春的時候,燕子會尋找原來的巢穴來到老五的破窯洞,燕子窩壘在了窯洞的最里邊,進進出出的燕子嘰嘰喳喳,也不知道老五嫌不嫌吵。老五一個人種了幾畝薄田,還開了個小賣部,賣的東西也就幾樣,我小時候和弟弟偶爾去老五的窯洞里買瓜子和糖,總是放下錢拿著東西就走,不敢多待,黑洞洞的窯洞,莫名的讓人害怕和恐慌。老五女兒出嫁后很少回娘家,唯有窯洞最里間居住的燕子陪伴著老五度過漫長的人生,直到入土為安。人總需要陪伴,如果一個人養活自己也困難,那么孤獨的生活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人忍受孤獨的本領與生俱來,燕子卻不同,燕子的氣性大,不喜歡被捉弄,如果一對燕子中的一只被捕獲,另一只也不會茍活,不適合小孩子抓回來玩耍和籠養。
燕子選擇了與人住在一起,把人作為最信任的庇護者,利用人類建造的屋舍壘砌出屬于自己的家,有人居住的地方,蛇和老鷹等燕子的天敵就不會輕易靠近,人護著燕子,人的家護著燕子的家,寒來暑往,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每天睜眼閉眼見的都是人,人看人總能看夠,能稍微給周遭的環境一點點關注,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天地,日光的潑灑、微風的輕拂、綠植的盎然、燕子的靈動,每一眼都是美好,每一刻都是悸動,去擁抱屬于天地間的萬物,乘著燕子的雙翼貫穿南北、翱翔天地。



發布日期:2024-06-27
點擊量:1327 作者:翟艷茹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