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動見證,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精神氣質和生活愿景。2024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于6月8日如期而至,今年的活動以“保護文物 傳承文明”為主題,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
多彩沈陽,引領文化傳承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選址于歷史悠久的遼寧省沈陽市,這座融合了滿族文化與中原文明的古城,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展示中國文化遺產的璀璨舞臺?;顒佑蓢椅奈锞峙c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交流研討,無數文化愛好者與市民自發熱情參與。
在沈陽的各大博物館、歷史遺址和文化街區,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展覽、講座、演出等活動輪番上演,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從古老的文物修復技藝展示,到現代科技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介紹,每一項活動都深刻體現了“保護文物,傳承文明”的核心理念。
文博活動,探索歷史深度
全國范圍內,文博單位積極響應號召,共舉辦了超過7300項活動,其中文物惠民服務活動占比超過半數。這些活動不僅覆蓋了博物館、考古遺址等傳統文化場所,還延伸至學校、社區等基層單位,真正實現了文化遺產的全民共享。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以“紫禁城里的草木花鳥”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讓公眾在欣賞宮廷園林美景的同時,也能了解到古代皇家園林的營造智慧與生態理念,而在長城腳下,一場關于長城考古的研討會正熱烈進行。專家學者們圍繞長城的保護與研究展開了深入交流,為長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永續傳承貢獻智慧與力量。
活態傳承,綻放時代光彩
非遺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全國共舉辦了12614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非遺文化更加貼近現代生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吸引了無數目光。一件件精美的非遺作品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讓觀眾在贊嘆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云游非遺·影像展”通過網絡平臺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中國非遺的獨特魅力,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通過屏幕領略到非遺之美,而“非遺里的美好生活攝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則通過鏡頭捕捉了非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動瞬間,展現了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和諧共生。
公眾參與,共筑文化保護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還特別注重公眾參與,通過舉辦非遺購物節、親子體驗活動等形式,讓公眾在參與中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與價值。非遺購物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工坊、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紛紛亮相,展示了豐富的非遺產品,既促進了文旅消費的恢復與發展,也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了非遺文化。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成功舉辦,是對中國豐富文化遺產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一次有力號召。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攜手并進,繼續守護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中華文脈薪火相傳,永續不斷。



發布日期:2024-07-15
點擊量:1202 作者:劉歡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