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氣暖得早,蚊子早早就出窩上崗了,四月份的時候偶爾能見到一兩只,到了五月份,辦公室外邊的樓道和公共衛生間不時就能見到爬在墻上的蚊子,進入六月份,蚊子炸鍋了,飛得到處都是,以至于我每天的工作內容增加了一項打蚊子,一個蒼蠅拍被我揮舞成了芭蕉扇,辦公室白凈的墻壁星星點點地留下蚊子被拍死的痕跡。今年蚊子之所以分外的多,主要原因是辦公室外的路面去年新做了一條雨水溝,雨水溝穿越了多個管線,導致水溝忽高忽低,低洼處聚集了雨水,天氣干旱少雨,水溝里的水就不流通,成了死水,正是蚊子滋生繁殖的好地方,有水和人的地方,蚊子自然就多。
每個人對蚊子的耐受程度和吸引程度都不一樣,我就是個特別招蚊子喜歡的人,絕配的是我的皮膚忍受不了蚊子的“親吻”,一口親下去“吻痕”幾天消散不了,那種刺撓瘙癢的感覺,如同百爪撓心,折磨得人受不了。怕蚊子,就得想辦法讓蚊子遠離自己或者自己遠離蚊子,防蚊就成了人生路上的必修課,學分修不夠,受苦的自然是自己。
小時候住在農村,一條小河穿村子而過,村民養著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牲口們飲水一般都到小河里,河水里混合著泥沙、牲畜的糞便,水質也不好,但恰好滿足蚊蟲生長,天一暗下來,蚊蟲就到處飛,尋著牲口和人咬。村民常年背朝黃土面朝天,風吹日曬,皮糙肉厚的耐叮咬,下地勞作和日常生活都長袖長褲穿戴嚴實,孩子們皮膚細嫩,夏天老是光屁股漫山遍野地跑,到了晚上反而最怕叮咬。被蚊子叮上幾回,身上都是紅疙瘩,過敏的還會流膿水,特別是叮在嘴唇、眼皮、指頭和手腳心上,癢又不敢撓,越撓越癢。村里條件艱苦,也沒有蚊帳、驅蚊液等防蚊裝備,母親就會想各種辦法來對付蚊子,天黑下來的時候,窯洞里不開燈,摸黑干活,把夏初割下已經曬干的編成一條一條的艾草點燃,艾草燃燒后的煙擴散到窯洞的內外,熏得人也待不住,何況是蚊子。晚上睡下后,把被子捂得嚴嚴實實,就露個腦袋。身體各個部位對痛癢的耐受度不一,我最怕被叮到腳心,睡覺的時候總是要把腳保護好,甚至會穿著襪子睡覺。與穿襪子的不適相比,兩害相較取其輕,我選擇不被叮咬腳心。
避蚊驅蚊,更多的方法我也是進城上學以后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還有蚊帳、花露水等等避蚊驅蚊神器。我在城里的平房居住,夏天不可避免地要在院子里納涼,蚊子飛來飛去,甚是討厭,最原始的辦法當然是穿戴整齊,長褲長袖穿好,被叮咬的面積就顯著減少,一把扇子不停地扇上,蚊子就不容易飛到自己身邊。再后來,家里買了電扇,電扇立在跟前,打開來吹上,既降溫又防蚊,一舉兩得,晚上睡覺都放在腳底,低檔吹上一晚上,再也不怕蚊子了。蚊帳用起來是再后來的事了,想要買到一頂合適的蚊帳不容易,一來本地賣蚊帳的少且貴,很多還都是要吊在房頂垂下來用,某寶流行起來的時候,在網上找那種蒙古包式的蚊帳,用起來就很方便,正中間還搭配一個小的電扇,無死角的防護到位,讓人安心一整夜。如果在房間里,睡覺前我會關起門來,無死角的把房間里巡查一遍,只要是發現蚊子,拍死了再睡,以至于我外出住賓館,也養成了睡前檢查一遍房間的犄角旮旯是否有蚊子,檢查后才能放心入睡。
除了物理方法防蚊,化學方法我也沒少用,燃燒的那種盤式蚊香,用的時候也是煙霧繚繞的,味道也不好聞。風油精、花露水用過不少,作用都不大,弄得自己睡覺的時候昏昏沉沉的,不得安生,噴霧式殺蟲劑的威力足夠大,但也僅限于相對封閉的空間。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網上各種防蚊攻略學了不少,驅蚊貼買了不少,孩子外出還是會被蚊子叮咬,有人介紹含避蚊胺的驅蚊液,買了之后一試,效果是真好,從此成了家中常備,常用常安心。
防蚊是手段,不幸被蚊子叮咬,總要想辦法減輕瘙癢感,在村里居住的時候,方法就是用手撓一撓,腫脹得厲害,用力把濃水擠出,或者在腫脹處用指甲掐出一個十字,緩解一下瘙癢感,等待它慢慢變好,別無他法。在城里上學后,用上了風油精、紅花油,抹上一點,感覺能稍微好一點,也用過薄荷止癢膏,作用都有限,聊勝于無吧。前兩年在藥店買過一種綠藥膏,被叮咬后抹上一點點,止癢又快又管用。
坐著敲打這些文字的時候,蚊子又在我頭頂環繞,拿起蒼蠅拍滿辦公室繞圈圈找蚊子,到樓道里上個衛生間都要拿上蒼蠅拍,見了蚊子干就對了,這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年復一年,進攻的一方永不言敗、舍生忘死,防守的一方耗盡心思、窮盡所有,沒有終點,也沒有贏家。
蚊子千萬年來進化出來的生存技能不可能被人輕易打敗,單個個體的生存能力不足,就用比對手高幾個量級的種群數量來生存下去,人類在這個小蟲子身上受的教訓足夠深刻,我們辦法想盡,終究沒能把它從我們生活的周遭抹去,戰勝不了它,那么就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我將不停地揮舞著蒼蠅拍,打!打!打蚊子!



發布日期:2024-08-05
點擊量:1212 作者:翟艷茹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