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都沉浸于國慶假期的歡樂之際,而我的思緒卻于時光的悠悠長河里,回溯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自己在農村的放秋假時光。彼時,尚無小長假之說,亦無國慶七天樂之享,然而卻有著于田間地頭的諸般歡樂,那是豐收的欣悅,是質樸的鄉音,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歲月。那一抹溫馨且難以磨滅的記憶。
那時的秋天,每日都掰著手指頭算哪天放秋假,秋假通常為十天至十五天。放秋假對于農村的孩子們而言,是一段滿溢著歡樂與期待的時光。沒有繁重的課業負擔,沒有城市的喧囂紛擾,唯有那廣袤無垠的田野和無盡的歡娛。清晨,太陽尚未全然升起,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霧氣與泥土的芬芳。早上被家里人又吼又罵地從被窩拽出,跟隨父母奔赴田間。在我的老家,秋天最為忙碌的當屬搬玉米,大人們在前面搬,把掰下來的玉米穗扔在地上,我們就在后面提著籠一穗一穗地撿起來,提到地頭倒在架子車上或者裝入蛇皮袋子,而后搬運回家。
別以為玉米穗到家就完事了,若你這么想,那可就高興得太早啦。到家的玉米穗要倒在地上晾曬,到空閑時再把玉米穗上的外皮一層一層剝掉,通常會留下最后兩層,然后這些玉米穗會被編成各種各樣的辮子,掛在家里的房梁上、院墻上、門外的樹杈上,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掛不上去的。不管你行走在哪個村子里,遠遠望去都是金黃的一片,而年齡小的孩子和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會閑著,會把那些小一點的和長得不規則的玉米穗全部剝光,晾曬在院子的房檐下、窗臺上。如此這般主要是為了防止突然下雨不用匆忙收回。小孩子們雖說動作尚且生疏,可內心卻滿是成就感。
畢竟是假期,貪玩乃孩子們的天性,在田間縱情地奔跑、嬉戲。追逐著在草叢中蹦跶的螞蚱,捕捉著在花叢中飛舞的蝴蝶。累了,就躺倒在田地的玉米稈上,胳膊小腿被玉米葉子刮出一道道印子,甚至會刮破出血,遇此情形抓起一把土,嘴里念叨“面面土貼膏藥”,然后又開始抓緊時間玩耍,因為當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時,我們便回到家中,享用著簡單卻美味的農家飯菜。新收的玉米煮成一鍋香甜的玉米棒,再配上一碗咸菜和幾個饅頭,還有我們陜西關中人最鐘愛的油潑辣子。午飯后大人們會稍作休息,而我們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繼續我們的歡樂時光。
有時,我們會邀約幾個小伙伴,一同前往村東頭,因為那里有一片柿樹林,那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我們一群孩子分工明確,男孩子上樹摘柿子,女孩子負責把柿子撿起來,年齡小的在樹林邊放哨。當然拿著柿子要先嘗,雖然有時候柿子發澀,還未成熟,但是吃到嘴里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大家開心的源泉,那種滋味,至今仍留存于我的記憶深處,然后我們會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分享收獲。在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友誼的珍貴與生活的美好。
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的農村放秋假已然成為了一段遙遠的回憶。現今的孩子們,再也無法體會那種在田野中奔跑、玩耍的快樂,也難以感受那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美妙。每當秋季來臨,我總會憶起那個充滿歡樂與希望的秋假時光。那金黃的稻穗、飽滿的玉米穗、金黃的柿子,還有那藍天白云、微風拂面的感受,都令我深深陶醉其中。我知曉,那段美好的時光已然一去不復返,然而那段記憶卻永遠留存于我的心間,成為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財富。但它卻永遠存于我的記憶之中,激勵著我珍視當下的生活,勇敢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發布日期:2024-10-07
點擊量:972 作者:李紅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