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土地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種上幾棵果樹。其中,紅棗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香甜的果實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作為傳統的經濟林樹種,成為了許多家庭的最愛。在我的老家,紅棗樹尤為眾多。它們伴隨著我的成長,成為了我心中難以忘懷的鄉愁。

秋天是我記憶中最忙碌的季節。摘花生、掰玉米,秋收的任務似乎永無止境。然而,在這些繁重的農活中,打棗卻是讓我興致勃勃的一件事。記憶中,父親、母親拉著手推車,拿著長長的竹竿,我們姐弟提著籃子,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向自家的棗林走去。那時的父親身強體壯,矯捷地爬上樹干,揮舞著竹竿,輕輕敲打樹枝,熟透的棗兒便如雨點般落下。我們則在樹下興奮地撿拾,偶爾有幾顆棗兒掉下來砸在頭上,“啊~好疼!”雖然引來的是一陣咯咯的笑聲,而不是關心,但這份童年的記憶卻是甜蜜的。棗樹下的歡聲笑語,是打棗時節最美的旋律。
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離開了家鄉,奔赴遠方。每當秋天來臨,那份對家鄉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便帶著自己的孩子隨父親回去打棗,這將是老家今年最后一次農作物的收獲。
第一站打棗地,我們選擇了兒時拾柴火的地方——老家的一大片白楊樹林。林間的小路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簡易的車道。汽車在曲折蜿蜒的路上慢慢行進,不幸陷入泥潭,雖然困住了輪胎,卻困不住我們迫切的思鄉之情。楊樹林的盡頭,便是父母親手種植的一片棗林。他們曾告訴我們姐弟,以后誰種植的棗樹,那棵樹便屬于誰。至今,我們姐弟還沒有一棵屬于自己的棗樹。
那片棗樹越來越粗壯,而父親卻越發瘦小,手中揮舞的竹竿也慢了下來。孩子們在草林間興奮地撿著顆顆紅棗,父親打趣地說:“咱家的主力軍馬上就可以接上來了,到時候我就能安心休息了。”山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伴隨著我與父親的交談聲。籃子里的棗兒越來越多,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些紅棗,曾經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如今更多是餐桌上的美味和對家鄉的思念。父親的腰不好,但他執意不讓我來背棗下山。路上,父親背著滿滿一大袋紅棗走在前方,旁邊跟著我家調皮搗蛋的兩個孩子。看著父親滿頭的白發,滄桑的背影,我的心頭涌上一陣酸楚。我家的頂梁柱,老了……
工作原因,我不得不連夜返回城里,而家中還有部分棗未收獲,父親暫時留在老家。臨走時,父親一再叮嚀,路上要慢點,不用為他擔心。汽車慢慢前進著,后視鏡里的父親揮舞著手,身影越來越小……
我鐘情于打棗,不僅因為它帶來的收獲,更在于那份家人團聚的氛圍。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讓我們不忘初心,珍惜這份來自土地的饋贈,讓打棗的歡歌在鄉村的上空永遠回蕩。



發布日期:2024-10-14
點擊量:929 作者:劉粉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