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衫破爛的拾荒大叔雖貧窮卻不棄美德,他活著就為那句承諾,不斷感染他身邊的人……近日,有幸觀看了神木文旅集團投資拍攝的神木本土電影《應承》。這部根據神木本土作家單振國小說《應承》改編的劇作,以其質樸且深刻的敘事,展現了平凡人生活中的堅守與擔當,在其中,廉潔的脈絡若隱若現,引人深思。
影片中的主角,身處底層,為生計奔波,卻始終堅守著內心的一份純粹。在面對諸多利益誘惑時,不貪圖小利、不違背良心的行徑,便是廉潔最接地氣的體現。比如在一次包工機會面前,雇主試圖用金錢賄賂以求偷工減料,主角一口回絕,即便自家經濟已經捉襟見肘,也絕不以犧牲工程質量、違背契約精神為代價換取一時富足。這看似簡單的抉擇,實則映射出廉潔作為一種良好的價值觀在普通人身上的樸素體現,它關乎個人聲譽,是在鄰里鄉間站穩腳跟的根本,一旦陷入貪腐的泥淖,即便獲得了眼前的利益,也會失去他人信任,毀掉長久積累的口碑。
從社會關系層面剖析,廉潔是維系人與人打交道的關鍵。主角答應故人照顧其子女,一諾千金,在幫扶過程中,沒有動用不正當手段為孩子謀福利,而是憑借自己的雙手,辛苦勞作、省吃儉用去踐行承諾。回看現實,一部分人在為他人“幫忙”時,打著人情的幌子,動用公權力、走后門,看似解決了一時之急,實則擾亂了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侵蝕著社會信任的基石。《應承》告訴我們,真正的情義應建立在廉潔奉公之上,用正當方式給予關懷,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經得住考驗,讓社會的互幫互助健康牢固。
影片所處的大環境,時值社會變革期,充斥著各種灰色地帶,小人物要闖出一片天困難重重。主角的廉潔堅守,宛如寒風中的暖流,給人帶來希望。一些地方,存在著行業潛規則,不送禮、不行賄就難以接到項目、辦成事情,這種歪風邪氣讓廉潔者起初舉步維艱,但也正是這些“小人物”的堅持,為凈化行業風氣保留了火種。當下,如果越來越多人像電影主角一樣,在點滴事務中守住廉潔底線,不為五斗米折腰,整個社會生態才會更好的改善。從商業往來的清正,到政務處理的廉明,最終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堅實力量,才能讓公平正義成為常態。
回味《應承》這部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生活劇,更是一本鮮活的廉潔教科書,它提醒我們,無論身份高低、境遇難易,廉潔永遠是做人做事的不二準則。雖然大多數人身處平凡的崗位,或者從事平凡的工作,但是廉潔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從細微之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廉潔之花必將盛放的五彩斑斕,筑牢社會公平公正的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