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桐城有一條著名的六尺巷,它講述的是清朝宰相張英以寬容之心解決鄰里糾紛,以一紙家書告誡家人“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于是,原本狹窄的巷子變得寬敞,兩家的和睦相處也成了后人傳頌的佳話。
習總書記在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時,察看“桐城派”相關文物資料,聽取當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情況介紹。跟隨總書記腳步,雖不能現場觀摩,亦可在相關資料中感悟六尺巷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探索古代先賢化解矛盾的智慧。
六尺巷文化,這不僅是對寬容的詮釋,更是對廉潔自律的生動體現。閉眼遐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在面對利益沖突時的豁達與退讓,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觀悠悠古城,思總書記“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教導,這為我們恪守廉潔準則提供了根本遵循。時刻都在告誡我們,真正的廉潔不僅在于不貪不腐,更在于能夠嚴以律己,慎獨慎微,擔當盡責。
以廉律己,是黨員干部的首要品質。應時刻以廉潔自律為標尺,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貪小便宜,不接受不正當利益,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他人謀取私利。正如總書記所言:“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誘惑面前站穩腳跟,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慎獨慎微,是廉潔自律的重要體現。在沒有監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堅守原則,做到自我約束,這是對慎獨慎微的更高體現。總書記曾強調:“慎獨慎微,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在任何情況下,堅守道德底線,不越雷池一步。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只有這樣,才能在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無聲處聽驚雷,確保自己的行為始終符合廉潔自律的要求。
擔當盡責,是廉潔自律的實踐檢驗。黨員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廉潔自律,就必須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堅持原則、公正用權,確保每一項決策、每一件事情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品味六尺巷,不僅只是歷史的厚重,更是廉潔自律的深刻內涵。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廉律己、慎獨慎微、擔當盡責,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提高個人素質,以實際行動踐行廉潔自律,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廉潔、和諧的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