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機運工區積極探索,創新實施“1+N”包保模式。從工區管理人員到班組長、技術骨干,人人都成了安全“守護者”,成功激發了班組活力,顯著提升了工區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一張“責任網”,安全無死角
工區精心構建了“1+N”包保體系,其中“1”代表工區管理人員、各班班組長以及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N”則涵蓋了各個生產班組。通過科學的責任劃分,每位包保責任人與多個班組緊密相連,實現了對工區所有班組的全面覆蓋,確保安全管理無死角。
選拔包保責任人時,工區專門挑“硬骨頭”。管理人員把控大局,給班組定方向;班組長熟悉現場,手把手教職工干活;技術骨干更是“行走的教科書”,遇到設備難題,擼起袖子就給大伙示范,帶著大家一起攻克難關。
手把手幫扶,隱患無處藏
為保障“1+N”包保機制高效運轉,工區明確了包保責任人的具體職責。在安全管理層面,責任人需定期深入班組,全程參與班前會和班后會。
在班前會上,責任人與班組成員一同對當班生產任務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共同制定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安排膠帶輸送機檢修作業時,責任人要協助班組梳理作業流程,細致分析機械傷害、觸電等潛在風險點,并對工具檢查、斷電掛牌、現場監護等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監督。
花式培訓,安全入腦入心
安全培訓不再是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包保責任人各顯神通,給班組定制“學習套餐”。
培訓內容豐富多樣,涵蓋安全知識講座、事故案例分析、現場實操演練等多種形式。現場實操演練則注重提升班組成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如滅火器的正確使用、心肺復蘇急救技能等,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在今年工區組織的勞動競賽中,包保責任人全程指導各自負責的班組,從理論知識復習到實操環節的反復練習,進而帶動整個班組安全技能水平的提升。機運工區四個班組都做到了安全無事故。
數據說話,成效看得見
“1+N”包保模式效果咋樣?數據最有說服力!
自推行“1+N”包保機制以來,機運工區的班組安全管理成效顯著。安全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設備故障率明顯降低,生產效率穩步提高。據統計,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工區設備故障率下降了10%,生產任務完成率達到了95% 以上,原煤運輸開機率達到了96%以上。
以前干活靠“要我安全”,現在大家心里都有根弦,主動排查隱患、遵守規程,真正實現了“我要安全、我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