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是奮斗的底色;無悔,是青春最美的注腳。正如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常波峰所言:“要在奮斗的坐標上,刻印無悔的青春。”這坐標,不僅標注著汗水與拼搏,更蘊藏著學習、思考與踐行的深刻智慧。唯有樂學、善思、力行,方能在這條奮斗之路上步履堅定,留下無悔的印記。
樂學:以書為帆,揚起好學之風
“研究說明書也是一種學習。不管對錯,總得找個理由,那便是先學習。”常總的一番話道出了學習的真諦——這是一種主動求知的姿態,一種擁抱未知的勇氣。青春的我們,當以書為帆,在求知的海洋里揚起好奇的風帆。知識如同肥沃的土壤,儲備越深厚,未來生長的潛力便越大。正如常總所說:“知識儲備夠了,就不用過多地去表現,自然而然就那么出眾。”這并非傲慢,而是厚積薄發的自信。這份自信并非憑空而來,它源于每一次與文字的深度對話,每一次在字里行間捕捉靈感的瞬間。
打開“學習強國”,首頁《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箴言便映入眼簾。這簡短的話語,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提醒著我們學習的真諦: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日復一日的溫習與實踐,從中體味融會貫通的喜悅。這啟示我們,獲取知識不能止步于閉門造車,我們要樂于從書本中尋找答案,更要善于從他人的見解中汲取智慧,不斷拓寬認知的邊界。
善思:反問設疑,破除思維定式
樂學是基礎,善思則是升華。青春的我們,不應滿足于“知道”,更要追求“明白”。它如同春夜的細雨,潤物無聲,卻能催生破土的新芽。我們要學會反問,學會設疑,讓大腦始終保持活躍。
“對理所當然的事也要保持懷疑。”常總以井下設備部件為例,正是絕妙的注腳。平日里,大家習慣借助錐子來啟動設備部件,習以為常,覺得破損才是正常,這本身就是一種認知的“陷阱”。其實,設備部件完好才是正常的,破損反倒不正常了。再比如,井下水管總被車撞的問題,若不深思,可能永遠停留在“被撞是很正常的事”的誤區;但若“善于思考,將其抬高,或是設置在墻角”,問題便迎刃而解。這種反思,正是破除“老中醫、老字號”思維定勢的鑰匙。“老中醫、老字號”或許代表著經驗,但若不加審視,便容易陷入僵化,成為進步的阻力。我們要尊重經驗,更要敢于質疑那些“習以為常”的操作和觀念,讓學習真正成為“學貴知疑,疑則有進;進在善學,學在圖新”的階梯。
力行:躬行實踐,思考落地生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樂學與善思,最終都要落腳于力行。青春的我們,最不缺的就是活力與干勁,但這干勁必須用在刀刃上。無論是將水管抬高,還是優化井下操作流程,都需要將思考轉化為實際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將學到的知識、思考的結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踏實肯干”是力行的底色。奮斗的坐標上,沒有捷徑可走。我們要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將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執行力體現在細節中,體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里。同時,力行也意味著要勇于擔當。當我們從“配角”成長為“主角”,更要明白,主角的責任更重,要求更高。我們要將“尊重老師傅,尊重經驗,但更要傳承創新”的理念融入行動,既要繼承好的傳統,也要大膽探索新的路徑,讓青春在創造中閃光。
破除“老中醫、老字號”的陳舊觀念,并非否定過去,而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尊重經驗,是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傳承創新,是為了讓事業之樹常青。當我們在奮斗的坐標上,將樂學、善思、力行融為一體,我們便能真正刻印下無悔的青春。這青春,因學習而充實,因思考而深邃,因力行而閃光,最終匯入公司發展的洪流,成就個人與公司的共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