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渴望在臺上揮灑自如,但并非每個人天生就具備這份從容。恰恰是因為我們并非完美,才更需要勇敢地站上去。每一次走上講臺的機會,都值得珍惜與把握。
回想我的第一次登臺經(jīng)歷,競選班委時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當時心存僥幸,以為“臨場發(fā)揮”即可。然而,當真正站在臺上,面對臺下聚焦的目光和鼓勵的掌聲,準備不足的我瞬間“大腦一片空白”。那次窘迫的體驗,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我的勇氣,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自我懷疑與否定:我真的能行嗎?
轉機出現(xiàn)在接觸到楊老師的一句話:“不糾結、不對抗,敢于呈現(xiàn)真實的自己。”這如同撥云見日,點醒了我。我開始明白,緊張并不可恥,重要的是接納它,然后一次次地“逼”自己站上去:從被迫發(fā)言,到嘗試即興講話;從聲音顫抖、語無倫次,到磕磕絆絆但堅持完成。每一次上臺,無論表現(xiàn)如何,都是一次對內(nèi)心恐懼的挑戰(zhàn),都是在鍛煉那份至關重要的心理韌性。
我抓住了每一次微小的鍛煉機會:競選班委(雖然第一次失敗了)、晨間分享、演講后的點評、故事會、脫口秀、課程學習后的心得匯報、思想總結、21天打卡的體會分享……這些看似平常的平臺,成了我打磨表達能力的“實戰(zhàn)訓練場”。
我深刻體會到,緊張往往源于準備不足和對“完美表現(xiàn)”的執(zhí)念。 對內(nèi)容越熟悉,內(nèi)心的底氣就越足。而最大的突破,往往發(fā)生在你敢于“出丑”,專注于表達本身而非他人評價的時刻。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實戰(zhàn)中,我完成了蛻變:從最初的唯唯諾諾,到逐漸的落落大方、思路清晰。這份成長,源于自我突破的勇氣,也源于每一次上臺后對自己的肯定與欣賞。
最讓我難忘的“里程碑”,是一次課間與陜鼓集團原董事長印建安先生的交流。能夠自然地與大人物對話,分享觀點,這讓我真切感受到自身表達的質變。原來,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人物,也如此平易近人;而公眾表達能力的提升,真的能打破無形的屏障,連接更廣闊的世界。
回望這段歷程,我想說:講臺的價值,不在于你一開始有多優(yōu)秀,而在于你有多勇敢去開始并堅持。每一次上臺,都是對自我的淬煉。它鍛煉的不僅僅是口才,更是面對壓力的能力、清晰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呈現(xiàn)真實自我的勇氣。珍惜每一次發(fā)言的機會,哪怕只是微小的分享。勇敢地站上去,允許自己不完美,持續(xù)練習,你終將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令你緊張的講臺,會成為你展現(xiàn)光芒的舞臺。這份能力,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將是助你前行的寶貴財富。



發(fā)布日期:2025-08-19
點擊量:419 作者:朱波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