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奮斗不青春。從一名普通的維修電工到技術標兵,一路走來,他以敢于奮進,勇于拼搏的勇氣,執手繪就著自己的青春和使命,他就是陜西省首屆“三秦工匠杯”綜采維修電工一等獎獲得者李小龍。

談到李小龍,掘進一工區的職工們都尊稱他一聲龍哥,他雖然只是掘進工區的一名普通職工,但過硬的技術讓身邊職工由衷的佩服。
還記得在2-2煤連采工作面掘進時,工作面久益連采機在掘進期間,突然出現通訊故障,自動停機無法啟動。區隊值班室接到通知,剛上早班升井的李小龍立即重新換上工作服,迅速到達現場和現場司機丁秀峰了解情況后,通過分析,迅速鎖定故障點在智能型電流互感器HCT上,通過十多分鐘的搶修,連采機試運正常,他的神速贏得了當班人員的熱烈掌聲。
“秀峰你發現沒,最近連采機機體帶電,每次割煤手觸碰到機體時,有觸電的麻麻感覺。”中班連采機司機王建峰說到。
“就是,不知道啥情況。”晚班連采機司機丁秀峰說。
2021年的一次零點班后,剛好路過值班室的李小龍聽到他們說的情況后,立即上前進行了詳細詢問,便又急匆匆跟著上早班的班組一起下井,通過仔細分析,他把電機、變頻器、機體用導線連接在一起之后,在變頻器的輸入電源端增加了一個感應電浪涌濾波器,把濾波器的接地也連在一起,進一步對電機的感應電進行吸收、泄放,讓供電更加安全可靠。
“別顧慮,按照標準放手去干”,“沒事兒,我們從這幾個板塊逐一分析一定能找到問題所在。”這是李小龍對工友們常說的一句話,正是他的鼓勵讓新入職的電工王艷斌,在處理設備故障的過程中,有了“定心丸”。

人才培養有周期、成長有規律,剛入職的電工正處于積累經驗的關鍵期,為此李小龍自制電路模型,成立電工小組,利用業務時間組織電工小組成員自主學習。
為提高工區整體電工水平,他積極組織開展電工理論培訓,為職工細心分解電路圖,在井下通過手把手的教導,由他帶領的電工王艷斌、王永永、高雄等,已成為工區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
不用揚鞭自奮蹄,走進李小龍的宿舍,映入眼簾的是桌柜上自制的配電模型和墻上的電路圖,書桌上翻了無數遍的設備資料書早已泛黃,那厚厚的筆記本見證著他挑燈夜戰時的孜孜不倦。
作為工區的一名維修電工,在基層摸爬滾打的數年來,他帶著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的工作初心牢牢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茁壯成長。這就是一名煤礦工人樸實的真實縮影,他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韌勁,書寫著煤礦工人青年一代的志氣和底氣。



發布日期:2022-08-17
點擊量:2005 作者:張永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