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綜采一隊開展了一堂“地道”的“道德講堂”活動,由該隊支部書記組織全體職工學習了關于什么是道德的解讀,結合實際思考如何弘揚道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鄉人、家鄉事是最容易吸引人的。在道德講堂講述過程中,該隊職工集體觀看了陜西省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會長張應龍、陜西省神木市好媳婦郭招寬的先進事跡,從榜樣力量中感悟道德的魅力,啟發大家如何做一個講道德的人。
榜樣就是肯沉浸于清貧與寂寞,長久與事業為伴,傾心奉獻。在陜西北部毛烏素沙地和黃土高原結合帶,有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重點區域。2002年,張應龍放棄了20萬年薪的總經理職位回到家鄉,向當地政府申請19.8萬畝包荒沙地。從此,防沙、治沙成為他近二十年間的生活主題。為此,他花光了積蓄,從零開始組建隊伍,投身于最荒涼地帶的最艱苦工程。20年間,在他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該地區林草覆蓋率較之前提高了將近一半。
道德的力量是什么,就是能夠讓人有勇氣在最艱苦的地方一直堅持。全體職工在觀看完畢后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在道德的引導和鼓勵下不計個人得失,矢志不渝堅持。大家談到,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用這樣的態度和意志對待工作,那么智慧礦山必將會迎來新的發展。
在學習好媳婦郭招寬事跡時,大家看到了一個孝順、善良的感人故事。過年來,她耐心照顧丈夫的幾位兄長,并為家中多位老人養老送終。前些年,她的兒子和丈夫先后去世,生活的重擊沒有打垮她,郭招寬仍然堅持照顧家中的親人,耐心伺候丈夫的大哥、二哥。2019年,她登上了“中國好人榜”,并被評為“榆林好人”。大家感嘆道,屏幕上這樣瘦弱的老人,居然在生活中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難,卻仍然保有一顆善良的心,還付出幾乎多半生精力去照顧別人,這就是道德典范。
道德講堂,讓每位職工認真思考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以及如何去踐行“道德”。榜樣的力量深入人心,啟迪每位職工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全力以赴,在生活中盡施善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道德的花朵開遍每個角落。



發布日期:2021-12-24
點擊量:1645 作者:朱濤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