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扳手、一只手錘、一把改錐,幾樣簡單的工具,在機修工區李宏財的手中,成為保證礦井設備安全、高效運行的“法寶”,而這正是他日積月累的寶貴手藝。
向下扎根,練就“鐵”本領
2010年7月,剛畢業的李宏財進入公司從事維修鉗工,面對設備維修他毫無經驗可言,勤學好問的他便從鉗工基礎知識與現場設備檢修實際學起,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知識、學技術、鉆業務上,成了師傅們身邊的“小尾巴”。12年的時間,他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學習心態,不停鉆研新的難題,喜歡挑戰新的事物。現在的他,通過電機、減速機、滾筒等設備運行的聲音、振動情況就能判斷設備是否存在問題。

勤學苦練,勇往直“鉗”
銼刀鏜平天下,卡尺測量春秋。在聯軸器找正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從上、下、左、右四個角度去測量調整,用塞尺塞、卡尺量、百分表打。“鉗工最重要的就是心細與手感,要確保調整偏差不超過0.01,所以調整過程中全靠細、精、巧。”李宏財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付出總是有收獲,他先后榮獲選煤工區鉗工技術比武冠軍、“小改小革能工巧匠”等榮譽稱號,并于2019年取得了鉗工技師資格,2020年獲得鉗工高級技師資格。2022年榮獲陜西省首屆“三秦工匠杯”暨陜煤集團“神南產業杯”煤炭板塊職業技能大賽鉗工三等獎。

創新為魂,強化“鐵”定力
“產品就是企業的生命、而質量就是設備的生命。我想把競賽的精神帶到我的工作里,在工作中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每一個工件注入靈魂。”這是獲得榮譽之后的李宏財給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隨著公司智能化建設的深入推進,他積極參與設計和改造的自制刮板、移動式調偏裝置、托輥更換器、SEW減速機冷卻裝置改造、溜煤槽改造、原煤倉上原煤分流溜煤槽水平閘板開閉狀態指示裝置等創新項目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安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他始終堅守初心,站在安全生產角度去考慮問題,勤思考、謀創新,以“對照標桿找差距,持續創新促提高”為目標,為公司“提質保量調結構,降支降本增效益”做出巨大貢獻。
巧手雕琢新征程,工匠精神顯擔當!贊譽和掌聲過后,李宏財又恢復了往日的沉著,回歸到繁忙而又緊張的工作中。面向未來,繼續詮釋著自己的工匠夢想,更激勵著更多青年人才奮斗新時代,邁向新未來……



發布日期:2022-08-27
點擊量:1667 作者:劉艷桃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