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形,比如,你撞了我,你又不想賠錢,你會怎么和我溝通呢?你想請一個女生吃飯,但是你知道對方很有可能會拒絕你,你怎么辦?當你希望你的同事加班來幫助你完成任務的時候,你會怎么開口呢?感覺有點難,對吧?今天,通過王玨教授《準確表達與有效溝通》這一堂生動的課,使我明白了語言表達也是有套路、有藝術的。
前幾天,在今日頭條上看了一則新聞。一個在黃浦江邊散步的人被后面跑步的人撞了,導致手里的手機掉在地上,散步者不準備追究,跑步者卻質問他為什么不將手機拿好,兩人為此爭吵起來。這時候,旁邊的路人插話:“小哥對不起,這都是跑步者的錯,大家都在附近住,因為這點問題鬧得不愉快,以后見面也不太好說對吧?走,附近有一家夜市不錯,我們一起去坐坐吧……”
今天,我反思了一下整個事件,感覺那個勸架的人確實水平更高一點!因為他的話里沒有一句話說不賠償,但是句句都透露著這個意思!
我覺得,要處理這些問題,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曲徑通幽,給別人各種鋪墊讓別人猜出來你的意圖即可。《德道經》說“曲則直”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我們中國人一直都很有意思,很多東西不會明說,一般都會拐個彎。這就叫聽話聽音。就比如,你和一個女生約會,如果你直接說我們周末一起出去玩吧?對方本來就和你不怎么來電,大概率會拒絕的。所以,即使再想約對方,也不要這樣赤裸裸。同樣的,你想讓同事加班替你完成任務,也不能這么赤裸裸。
想象對方的心理
這個也很有意思,我們在請求別人的時候往往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直接去請求,別人不拒絕你拒絕誰呢?就比如,你要和一個女生約會,如果你的出發點就是想和對方待上一段時間,但是對方對你根本沒感覺,這不就等于是煎熬?所以對方拒絕就很正常了。這個時候,你就要想對方心里對什么感興趣。比如說,這個女生是吃貨,那是不是可以用美食誘惑呢?
這個很容易理解,和素食主義者一起吃飯,你肯定不能請對方吃燉羊肉。再比如,晚上你給你愛人說把碗洗了,然后把地拖了。那他大概率是要跳起來的:“都我來做,那你干什么呢?”所以,你可以說,洗碗拖地和輔導孩子做作業你選擇哪一種呢?給他選擇就好了。
同時,人都希望被對方認可。領導如果直接說,晚上加個班吧,把某某工作往前趕一趕。聽到這個要求,我想大部分人肯定是排斥的。但如果領導說,這件事情除了你別人都搞不定,因此還要你再辛苦一下,把進度趕上來。這樣的話,相信大部分人很容易接受,并且還會有滿滿的自豪感。
設計符合對方利益的表達方式
這個就是要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將想說的話說出來,說句不中聽的,就是要做到“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就比如說你想一個女生約會,你就可以對她說:我知道某某地方有一家餐廳,里邊有很多你喜歡吃的東西,我剛好有一張優惠券,我們一起去把它用掉吧!
通過以上三點,你會發現那個勸架的路人,確實是高水平的。當然,語言的技巧或許能給你帶來一點點你渴望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但最重要的還是待人以誠,如果你想真的去交朋友,那就讓自己變得厚道一點,讓自己待人誠懇一點吧!不然,可能會飛得很高,摔得更慘!



發布日期:2022-09-21
點擊量:1846 作者:肖渭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