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一首被無數地質工作者傳唱的歌曲,飽含著楊帆對煤礦地質事業的滿腔熱情。
由他主要負責的“燒變巖帷幕注漿采煤保水技術研究”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淺埋煤層開采多源水害防治技術研究》項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項閃光的榮譽,見證了他扎根礦山13年,書寫在地質圓夢之路上的最美華章。
負重前行,當好煤礦地質“探路者”
參加工作以來,楊帆一直從事煤礦地質工作,是一名既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管理型干部。他潛心鉆研專業技術,在學習中積累,在實踐中創新,在困難中攻堅,為保障礦井安全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搞地質工作,不到現場,怎么能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7年,楊帆帶隊進行15207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調查時,發現郭家墕溝4-2煤燒變巖出水,他敏銳地意識到這背后隱藏著巨大安全隱患。
為了盡快探查清楚,解決難題,楊帆臨危受命擔任勘察技術負責人,并很快查明15207綜采工作面頂板4-2煤燒變巖中有水,且常家溝水庫對4-2煤燒變巖的動態補給豐富,若不及時治理,會嚴重威脅礦井的安全生產。
經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及省內防治水專家論證認為:必須實施帷幕注漿防滲漏應急除險作業,這項工程屬于國內首例在燒變巖內實施防滲漏應急除險工程,無經驗可循。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楊帆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像一根釘子釘在第一線,在他和團隊同事的努力下,一道長達625m的帷幕墻牢牢筑起在15207綜采工作面的南部,歷時100天的“燒變巖帷幕注漿防滲漏應急除險工程”圓滿完成,確保了300萬噸煤炭資源安全回采,有效保護了礦區周邊的水資源,該項目成果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銳意進取,勇當創新路上“先行兵”
伴隨著公司“創建世界一流智慧煤礦”企業愿景的樹立,為了切實發揮地質保障作用,楊帆大膽謀篇布局,以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他秉承全礦井“一張圖”和“透明化礦山”的管理理念,組織建成了張家峁煤礦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將礦井的安全生產、地質水文、資源儲量等各類信息納入系統之中進行展示和應用,為安全生產決策提供技術保障,提升了礦井綜合分析能力、應急響應速度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以“礦山即平臺”的頂層設計理念支撐智慧礦山實踐。
不僅如此,參加工作以來,他參與完成科技項目6項,其中5項研究成果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獨立或合作撰寫科技論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4篇、省級2篇;獲專利3件,其中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并榮獲科技創新多項榮譽。
孜孜以求,爭做綠色礦山“追夢人”
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峰。喜歡挑戰的楊帆一直要求自己時刻沖在工作的最前沿。
2022年盛夏,在公司立體生態農業示范園內,職工正在采摘香瓜、西紅柿等各類新鮮果蔬,現場洋溢著一片歡樂喜慶的氣氛。該示范園正是由楊帆牽頭負責,在采煤塌陷區內建立的。
進入21世紀,隨著煤炭行業的發展和大規模煤炭開采,造成了嚴重的地面塌陷、水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問題,對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楊帆牽頭組織在塌陷區內建立500畝立體生態示范區,開展陜北煤礦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及生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從生態功能與生態種群多樣性進行研究,揭示生態持續穩定的作用機理與修復效應,對于礦區生態恢復地表水資源保護、礦井綠色安全高效開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百米井下、毫厘之間,楊帆始終堅持在安全生產一線,張家峁的每一條巷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一道山川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守好地質人的初心、擔好地質人的使命,在地質圓夢之路上,楊帆正帶領地質防治水管理中心全體職工,揚帆起航,續寫著新時代煤礦地質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