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的物資供應部,今日的機電物資管理中心,改變的不僅僅是名稱,更重要的是定位、職能、方式、作風的轉變。十年間,物資管理調定位、調職能、調機制并行發力,轉觀念、轉方式、轉作風同頻共振,由過去保質保量、不影響井下生產,到現在服務全局“總成本領先”戰略,由過去傳統的手工賬,到現在的“一張網、一套碼、兩集中、零庫存”,實現了智慧化“電商”物流管理新模式。
“兩化”融合 創新管理
十年間,物資管理始終把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作為精細化管理新常態,不斷強化事前預算管理、過程動態管控、結果分析考核閉環管理。一是不斷健全完善了《物資存貨管理制度》《材料考核管理辦法》《材料回收復用與修舊利廢管理辦法》《支護材料管理辦法》《周轉材料管理辦法》《工區材料庫房管理辦法》等十余項管理制度及辦法。二是強化物資動態過程跟蹤管理。從源頭上強化了物資預算定額計劃管理,在過程中強化了出入庫質量驗收和領取臺賬記錄實時流程化管理、現場清單式跟蹤管理,真正做到物資賬面和庫存實物相符。同時重點加強了物資的回收復用、修舊利廢管控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加大了業績考核和獎懲力度。三是進一步強化了結果考核和總結工作,及時總結分析管理短板,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強化責任追究。通過制度化、流程化物資管控措施的落實,物資精細化管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科學分解 指標考核
十年間,物資管理在指標分解上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將材料費和庫房儲備資金指標進行層層細化分解,層層落實責任。利用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形成材料成本管理體系,建立完善采煤、運輸、銷售、機電、安裝回撤、機裝機運、洗(選)煤、一通三防等環節費用消耗的規律,從而分析出各個環節對生產成本的影響,為編制考核指標提供可靠、真實數據。在噸煤材料費和庫房儲備資金考核上公司構建了二級考核體系,公司對物資管理的考核和機電物資管理中心對中心、工區的考核。在考核兌現上,機電物資管理中心對每月各單位噸煤材料費、庫房儲備資金、修舊利廢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并制定出考核兌現結果報給公司企管審計部,由企管審計部結合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執行考核兌現結果。
1120 構建智慧物資
隨著公司在“智慧煤礦”建設中的深化推進,在物資信息化管理領域實施了現代化“電商”物流管理模式,按照 “一張網、一套碼、兩集中、零庫存”的信息化建設思路,創新實施了“內部大市場”“西煤云倉儲”和“井口物資超市”的物資管理信息化網絡體系,實現了常用物資超市化、訂單物資精準化、儲備物資共享化、信息平臺智能化的供應模式。
目前井口超市實施供應商寄售,融合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采購的新型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了物資的線上選取、線上提報、線上審批,PC端和APP端數據共享,實現移動辦公。現有寄售物資720種,1050萬元,有77家供應商在此鋪貨寄售物資。使用單位隨用隨領,用多少領多少,實現了常用物資的供應便捷。同時每種物資下方都有一個條形碼,通過手持終端掃碼,可以了解該種物資的實時庫存情況。實現收、發物料“即時清”,解決公司材料成本費用核算的“實時統計”,達到快捷、準確效果。
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機電物資管理中心將持續深入推進物資全面預算管理和生產過程“雙十”體系,在公司“56811”體系成本八大成本系統34個生產環節運行中,按照事前預測、過程控制、事后考核工作思路,實效化狠抓物資、配件成本管理工作。同時通過“三網一平臺”聯通信息孤島,匯集數據資源,推動業財融合,形成公司產供銷全過程財務實時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