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公司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奮斗史,它伴隨著陜煤集團的不斷壯大成長起來的。
時光追溯到2006年1月16日這一天,公司舉行揭牌儀式,成立了第一屆董事會,拉開了礦井建設的序幕。同年12月,正是秋寒料峭之時,一支不足20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進了神木市店塔鎮張家峁村這片沉寂、荒蠻的山谷,踏上了艱難的創業之路。從此,轟鳴的機器聲、工人的歡笑聲、開工的號子聲,打破了山巒的寂靜,喚醒了沉睡地下千年的烏金。
2007年,礦區的主平硐、原煤倉、變電所、聯合建筑、辦公大樓等相繼開工,一時間參與工程建設的數十個單位,布陣千軍萬馬,建設者們早披一身露,晚頂滿天星,在這個山溝里晝夜奮戰。2008年,礦井副平硐與輔助運輸大巷貫通,35KV變電所投入運行,各路精英背負行囊、穿越沙漠,在這里云集,面對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工作,公司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英明決策、合理安排,辦公大樓建成了;職工宿舍封頂了;礦區路面硬化工程完工了。
2009年,為了使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項目的建設者搶時間、抓工期,公司試采工作面綜采設備地面組裝實驗,主平硐運輸皮帶試運轉,生產系統聯合試運轉都是一次成功,比計劃工期提前7個月實現了礦井聯合試生產,打造出了"投資省、速度快、標準高"的張家峁模式,創出了陜北能源開發建設的"張家峁速度"。2009年5月29日,公司順利實現聯合試運轉。
2010年公司決策層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完善了生產經營管理機構,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公司步入了規范化管理軌道。2011年,公司確定為"安全基礎管理年",全力打造國家級質量標準化先進礦井。公司深入推行了"五精管理","菜單式交接班",規范班前會;制作完成各類牌版、標識、標簽萬余副,先后建成了兩個"精品"綜采工作面、7個"精品"掘進工作面,7個"精品"機房硐室。5年的時光,1800多個日夜夜,在張家峁人的齊心努力和不斷進取中,各項“安全核準”“項目核準”“開采設計”“礦井初步設計”“采礦許可證”“”聯合試運轉“等10項規劃、設計、文本得到逐步批復。時空劃過2011年11月18日,這一天張家峁礦業公司礦井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2012年,對于張家峁人來說,是艱辛的一年,也是輝煌的一年。2012年公司瞄準1000萬噸的產量目標,精心組織生產。10月份,一舉創造了生產原煤95.88萬噸的最高月產紀錄;12月8日又創造了生產原煤4.29萬噸的最高日產紀錄。截至12月21日,公司累計生產原煤1000.97萬噸,跨入了全國千萬噸級礦井行列,并獲得全國煤炭系統"文明煤礦",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實現了新的跨越,為2012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14年,公司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積極實施了“五精管理”“對標管理”和“機環雙檢”,“毫米秒克厘示范崗”以及構建企業5E精細管理標準體系,完善了109個崗位的作業標準。同時,積極推行了"三三整理",菜單式交接班,"隊長示范區"和 "對標管理";建成了精品綜采工作面、精品掘進工作面、精品機房硐室、精品運輸線路,工程質量精品率達到90%以上,實現區隊管理系統化,班組管理自主化,員工管理軍事化,現場管理規范化,為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公司在面對煤炭生產嚴峻形勢,經濟形勢持續下滑,給安全生產經營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成為破解生產經營困局的有效途徑,公司全面實施"科技興企 創新強企"戰略,創建了具有張家峁公司特色的"56811"架構下的"4385"體系成本管控模式,通過體系成本的良好運行,公司綜合成本115.94元/噸,比年初計劃130元/噸下降了10.8%,實現了股份公司成本下浮10%的目標要求。同時,公司還加快了地面系統技術升級改造項目,信息化建設步伐。并在10月底完成了原煤破碎裝火車系統技術改造項目,增加了4-2煤產品種類,實現了4-2煤火車裝運外銷,拓展了4-2煤銷售市場和銷售利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煤炭產品通過了陜西省質量強省管理名牌驗收工作。
2017年公司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發展理念,緊扣轉型升級、提質發展工作主線,全面推動“煤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化管理,大力實施“科技強企、品牌興企”戰略,以全員“雙創”為驅動,以體系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管理、“三品”建設為抓手,以“二優三商”礦區打造、創中國質量獎、創中國工業大獎、打造行業一流為目標,對標《煤礦綜合評價指標》,全面推動卓越績效管理。通過《煤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管理深層次推進落實,實踐成果顯著,公司實物量指標創建礦以來最好水平,經濟效益取得豐碩成果。2017年公司完成原煤產量1185.18萬噸,實現產值39.25億元,利潤21.48億元,截至2017年底安全生產周期實現3138天。獲得集團公司2017年度“安全生產標準化先進煤礦”“安全先進煤礦”等榮譽稱號;獲得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煤礦”“國家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煤炭工業“兩化融合示范礦井”、全國煤炭工業文明單位、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狀、陜西省工人先鋒號、陜西省煤礦安全生產集體、陜西省國資委國有企業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公司《千萬噸礦井“體系成本”管控探索與實踐》管理創新成果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2017年煤炭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特等獎。在2017年股份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創新交流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好成績。
2018年公司為了全面系統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聚焦公司中長期規劃目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發展理念,構建了公司“六總”質量發展戰略體系,聚焦創建世界領先中國一流現代化煤炭企業總目標,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擔當創值增效總任務,以“八化”運營管理模式為途徑,對標中國工業大獎、中國質量獎、卓越績效(KPI)指標、陜煤股份“煤礦綜合評價指標”、煤炭大型先進企業優秀指標值,著力創建“安全高效、文明和諧、幸福美麗、智慧礦區”。公司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全員創新戰略,積極探索適合本礦井的“110工法”和“N00工法”高端開采技術工藝;強勢推行了公司“155”非高危安全閉鎖管理體系;“雙創”活動;加強生產信息智能化建設力度。創建了公司“1+9”自動化管控模式,做到了“無人值守,有人巡檢”遠程控制,實現了減人提效。同時構建了公司“56811”架構下“43-85”體系成本管控模式。實現了以五大管理模式狀態為主線,由“六大”成本管控責任中心對“八大”成本系統、“十一個”成本控制關鍵點,按照85個關鍵環節和43個深入推行全面預算綜合平衡計分卡(KPI)指標體系管理,提高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運行效率。
2019年以來,公司啟動了"張家峁煤礦巨系統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礦井建設項目",全面開啟"智慧礦山"建設新征程。在高度上,該項目以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化示范礦井"為目標,構建立體式全方位綜合智能生態系統,最終實現"物質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協同。在廣度上,該項目涵蓋井下地面、安全生產、政工經營、生活服務、園區建設等10個大系統,49個子系統,實現礦井所有系統智能化作業占比80%以上。在深度上,該項目通過云數據中心,實現所有系統功能的接入及應用,各系統按其承載的業務內容在應用平臺上協同工作。
今年以來,公司堅持"建設世界一流智慧煤礦"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集團公司"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的戰略布局和股份公司智慧煤礦建設總體部署,全力推進智慧煤礦建設。公司重點建成融合通信-立體化智能調度系統,通過全礦井UWB定位系統,實現了人員、車輛、設備的靜態0.3米、動態1米高精度定位;同時,建成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實現了工作面空間地質、地球物理要素的真三維透明化管理,為災害預警提供感知數據基礎,為工作面智能開采提供精準地質保障。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張家峁人憑著一股著不服輸的精神,懷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信念,使公司邁向智能化礦山建設新征程。



發布日期:2022-11-24
點擊量:2640 作者:葉慧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