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是當代中國發展最動人的底色。近年來,公司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實施“11345”生態環保管理模式,在創建世界一流智慧煤礦的征程上,達到了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提升”、污染與能耗的“雙下降”,走進了綠色發展新時代。

創新突破 亮點頻現
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公司緊緊圍繞“13369”戰略目標,大力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依托科技創新,環保工程亮點頻現。
水是生命之源。礦井疏干水如何綜合利用,是煤礦生產的一個難點。公司科學謀劃,創新模式,大力推動礦井疏干水至榆能集團楊伙盤煤電一體化項目輸水管線全線貫通,輸水能力達到8000立方/天(外排水量約4000立方/天),實現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實現“零排放”。
干就干最好,先行創造典型。公司每年產生地面洗選矸石量約35萬噸,如何將矸石變廢為寶?公司高度重視,穩步推進采空區煤矸石填充注漿綜合治理工程。目前,該項目已具備調試條件,每年可處理煤矸石50萬噸,成為陜北地區行業先行典范。
按照集團公司“五碳發展”路徑,公司在二盤區風井場地利用地熱清潔能源代替傳統供熱方式,為非采暖季生產、生活提供熱源。對促進能源轉型和解決冬季清潔取暖防治霧霾等具有重大借鑒意義,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

智慧添翼數字賦能
煤礦智能化是實現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公司通過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數字化賦能生態環保管理,成為該公司智能化礦井建設的一步重要“棋路”。智能+生態環保管理平臺對大氣監測、水資源管理、固體廢物監控、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預警、北斗形變位移測量和綠色礦山建設等14個子系統主要數據進行采集和共享,實現了礦區生態環保狀態的實時跟蹤、智能分析、科學決策。
2022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顆粒物較同期分別下降了58.3%、43.5%、37.4%,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約23.93噸,為公司綠色低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肚f噸礦井“智能+”生態管理平臺構建與應用》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2年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因地制宜 效果顯著
公司“因礦制宜”積極推進立體生態示范區建設。結合實際以“休閑旅游+生態農林業”的作業模式、“梯田+經濟果林”的產業模式,完成立體生態農業示范區及蔬菜大棚+農家養殖基地建設,并與常家溝水庫遙相呼應,互增色彩成為陜北礦區采煤沉陷區治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充分發揮“陜北煤礦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及生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的引領作用,構建工業和農業、企業和社會同步發展的全方位生態體系,建成農林業及配套的種養殖示范基地。可種植綠色有機蔬菜等十多種農作物約100余畝,各類瓜果時蔬“自家菜”都端上職工餐桌。公司被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授予2022年度“綠色礦山突出貢獻獎”。
與此同時,公司有序推進生態治理工作。2022年開展生態治理24項,全年累計投入資金約8156萬元,用于礦山動態監測、采空區裂隙填充、植被恢復、損毀土地復墾、地質災害治理等,治理面積約為5220.5 畝,土地綜合利用較去年同期提高112%,累計治理塌陷面積約18275畝,為礦區老百姓生產、生活和公司井下生產作業提供安全保障。



發布日期:2023-02-13
點擊量:2047 作者:高小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