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業和社會發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別是企業,人才更加重要,企業的職能是“整合資源,創新價值,創造財富”。唯有人才,才能創造。人才工作的環節就是四個字:選、育、用、留。張文琪董事長在2301屆開班儀式上強調:“陜煤的基業長青,關鍵在于人才匯聚,重點在于人才培養。集團將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筆者結合所屬企業的實踐,從以下四個方面:理念、政策、制度、文化簡論之。
人才是企業管理的第一資源,愛人才,就是愛企業因此企業要明確“人才是第一資源,愛人才,就是愛企業”的理念,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熱愛學習”的氛圍。企業有多種資源,而人才為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是起始資源,是起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愛護人才,就是愛護企業。如果把企業看作樹木,人才就是樹干,也就是樹的本,文化是樹根。這棵樹是否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完全取決于樹根的發達和樹干的壯大,所以,一直堅持實踐“人才為本,文化為根”的理念,積極造就人才,建設文化。企業把人作為根本,就是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相信人、依靠人,把人才作為發展企業的根本和基礎。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人才呢?首先要了解人才的要素:三性一感。三性: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性,一感:“責任感”。主動性是人才的第一特征。人才,都是在行動上非常主動的人,不滿足現狀,總想改善,總想做事,不等不靠。創造性就是不循規蹈矩,不抱守殘缺,不頑固不化,善于發現新事物,善于創造“新理念、新思路、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新領域”。獨立性是不依賴領導,不依賴他人,自己想辦法,自己研究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責任感就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事情負責,對工作負責,對團隊負責,對企業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三性一感”明確了企業“選、育、用、留”人才的思路。
假如把企業員工劃分為四個級別:人員、人手、人才、人物。人員在企業內就是那種不惹是非,但也不起正效,屬于庸人之列,只領工資不做事,貢獻幾乎為零,也就是零效。人手是別人的幫手,雖然不能獨立做事,但可以做別人的幫手,這類人起的作用是正效。人才是有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性和責任感的人,能獨立承擔工作,獨立干事業,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負責的工作和事業中去,責任感很強,是企業最需要的人。人物就是有思想、懂戰略、有影響力的人才,這是企業的高級領導者。
把企業的人才進行粗略劃分,能讓我們思路更清晰,如何造就?如何使用?如何激勵?那就要分清企業員工的五種思想:打工、上班、職業、事業、使命。打工是最低級的思想。就是是打短工的思想,沒有長期打算,沒有奉獻精神,打工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掙錢”,出工不出力,把個人利益置于整體利益之上。上班的思想比打工進了一步,仍屬于低層次思想。但比打工思想進了一步,比打工的紀律性和歸屬感強了一些,仍是以熬時間為主,出工不出力,最明顯的特點是“混日子”“熬時間”。經常看“時間”,盼望早一些下班,快一些下班。最希望就是假期,其特點是,“磨洋工,熬時間,出工不出力”。其危害是對工作不盡心盡力,這種人對團隊貢獻很少,甚至是“負貢獻”。職業的思想又前進了一步,有了敬業精神,有了職業操守,有了初步的責任感,對團隊有貢獻,自己通過努力表現,獲得榮譽和獎勵,對自己、對團隊都有好處,往往能成為他人的幫手,也就是“人手”。事業的思想是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工作起來不分場所,時間上沒有上下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人前人后一個樣,從工作中體會到快樂。回到家里依然工作,下了班還是工作,心中想的全是工作,從來不用別人催逼,總是主動的工作,把自己和工作融在了一體,最顯著的特征,是有很強的責任感。一個團隊,一個組織,這種人越多,就越容易成功。使命的思想是最高境界是用生命去做的事,用生命去完成的責任。
回想在思創近三個月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否則,集團公司也不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所屬企業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脫產學習。一個“三觀正”的人,一定是能立足崗位、立足所屬企業,先修身克己,從自己做起,再透過做人做事為別人樹立榜樣;用身正令行的引導作用影響他人,為陜煤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發布日期:2023-09-01
點擊量:1750 作者:麻小濤 來源:集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