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度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公司榮獲特等獎銅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產改工作啟動以來,公司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優化配套制度、狠抓機制創新,做強產改工作基礎保障,持續推動產改工作向縱深發展,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打造育才“夢工廠”
6名“煤炭行業技能大師”、1名全國技術能手、5名陜西省技術能手……張家峁礦業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兼具“教、學、研、討、訓”五大功能,通過“青藍工程”“大師帶技師”“技師帶高級工”的人才階梯培養機制,形成了“帶動—引領—激勵”的育才“夢工廠”。

產業工人的成長得益于平臺支持,更離不開背后的政策激勵。公司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大國工匠張新停深入礦區傳藝帶徒,組織優秀技能人員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地學習交流,與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共建實訓室聯盟。
公司聚力政策引導、平臺搭建、項目實施、載體推動和技能培訓,大力引導各類人才奮戰在企業轉型發展主戰場。優化師帶徒、首席技師等各類管理制度10項,向每位員工拋出成長成才的“橄欖枝”,讓各類人才心動、行動。截至目前,公司培養出高級技師15人,技師66人,高級工249人,中級工130人,初級工328人,其中高級工以上占比為41.9%。
慧眼識別“千里馬”
通過勞動、人事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了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常態化機制。應用“聘任制+任期制”,打破“終身制”,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開展中層管理人員、副隊長、技術員、班組長等崗位競聘,形成了人才流動的良性機制。

按照“缺什么、選什么”“缺什么、儲備什么”的思路,暢通人才晉升渠道。2023年,按照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綜合考評、公示與聘用的公開競聘程序,通過3次競聘,選拔出15名機關管理人員,激發了職工你追我趕的工作激情,讓有為者有位,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年來,公司連續舉辦15次“技術比武”,在競賽形式、技術含量上持續創新,選拔出技術狀元55名、技術標兵62名、技術能手65名,讓職工在競賽中提高技能,增長才干,真正實現 “名利雙收”。
與此同時,公司通過開展“百人能力提升工程”準軍事化展演、演講大賽,評選勞動模范、技術狀元、崗位形象大使等活動,創新服務,搭建平臺,盡一切可能為職工提供展示風采、工作交流的舞臺。
政治上得到榮譽、經濟上大力傾斜、平臺上給予支持,張家峁礦業公司構建了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和人才成長機制,讓有抱負、有能力的產業人才脫穎而出。
集聚創新“強磁場”
公司積極搭建平臺、激發活力,挖掘職工創新技能、發明本領,開展技能培訓討論、合理化建議等活動,促進職工創新成果轉化,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特別是技能型人才的創新積極性。

2023年,公司完成“雙創”項目190項,其中《一種多功能華寧故障檢測裝置》創新項目,斬獲2023年度中國職工技術協會特等獎,《智能化煤礦巨系統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應用》順利通過中國工業大獎技術評審,4項創新成果榮獲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二、三等獎,項目轉化率達97.83%,經濟創效達4305.89萬元。
近三年,公司完成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榮譽13項,10項科研項目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6項科研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連續2年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正轉化為企業澎湃的發展優勢。



發布日期:2024-02-13
點擊量:1483 作者:高小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