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之后,撒歡的心氣被一點點的帶了起來,久居一個城市,所有的景致都了無情趣,從五一開始,陪同愛人帶著孩子陸陸續續外出了三四回,南下、東出、北上,走出了一個大的扇形。
有時候出去并不是要刻意的去盯著某一個景致,就是想換個地方,感受不一樣的風景與人情,在陌生的城市,與陌生的人擦肩而過,吃著陌生的人制作的美食,看著別人每天都熟視無睹的藍天,呼吸著不一樣的空氣,再或者,就是待著曬幾天太陽也好。
前幾日,陪著愛人去離居住城市一百公里外的榆林市考試,也記不清是第幾次去這座城市了,它在祖輩的記憶里是一座很遠的城市,曾祖父一輩子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一個小山村里,日常最遠也就是到離村子百里的縣城,因為與別人的糾紛,曾祖父曾經一個人步行到離村子二百多里遠的榆林市告狀,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病死在了榆林城,這是我從父輩口中得到的關于榆林城的最早印象。驅車一路朝著西南方向馳行,道路兩旁閃過一片片的農田,熟透的枯黃的玉米桿直立著,隨風搖曳,地里零星點綴著還在搶日頭生長的一畦畦大白菜,一排排高聳的楊樹早就換上了黃色的秋裝,颯颯秋風吹拂著金色的佛裝,秋的景致徐徐展現在眼前。

一個多小時的行程,下高速鉆進了榆林城,趕在晚高峰前抵達了預定的住所,辦理了入住,收拾妥當后就下樓,尋著老街的鼓樓,從鼓樓洞穿過,溜達著往南走,落日的余暉透過高大的國槐樹映照在老街上的仿古建筑,時光斑斕。走在老街泛著油光的街面上,兩旁商鋪林立,售賣的商品五花八門,逛街的人少,售賣的人多,也算一景,正適合我們這種喜歡清靜的人閑逛,沿著榆林的老街款步而行,穿越凱歌樓、鐘樓而下,至南大街鎮遠門西拐進入榆林的二街,一路向北,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摩肩接踵,熱鬧非凡。我和愛人走一路看一路,路邊推著小車擺攤設點的很多,各色小吃的售賣聲此起彼伏,鼻尖不時充斥著雜糅的香氣,這樣的日子一天天在這座城市靜靜的鋪開,路上行人匆匆,未曾覺得這樣的日子最有煙火氣。愛人嘴饞,路上買了個煎餅果子,吃著吃著又碰到了熱騰騰的糖炒板栗,管不住嘴,又買了一包,臨近住的地方,又買了點面包和牛奶,一路走走停停,回到住的地方天色已晚,洗漱后一夜安穩。
第二日早起,周六的街上車少人更少,太陽從東邊高高的城墻上一躍而起,隨著愛人步行到了考點,看著她進入考場后,我沿著鼓樓大寺廟拾階而上,彎曲的坡路,周圍密集的排列著高矮不等、造型各異的民房,走一路看一路,住戶們見縫插針的在大門前利用花盆、泡沫箱等種著大白菜、韭菜、菠菜等,有幾戶人家院子里棗樹枝頭還掛著未跌落的木棗,煞是喜人。到了半坡上,回頭望去,整個榆林老城區盡收眼底,傳統與現代交織,低矮的平房群眾高大的樓房穿插期間,高樓已沐浴在陽光中,而平房里沉睡的人們還未被喚醒。繼續向上爬,終于到了東山頂上,加固修復一新的榆林衛城東城墻突兀的擋在了自己面前,沿著城墻根往北走,到了北邊的甕城內,再沿著城墻外圍一路向南,然后穿城墻洞又回到城墻的內墻根,走走停停,遙想著塞上“小北京”昔日的榮光。城墻根下的山頂上從北向南依次建有觀音庵、關帝廟、戴興寺、香云寺幾座廟宇,我一座挨著一座的往里鉆,趕得早,香火縈繞中未見一個香客,我成了那個真正看風景的人。人立在廟中,四下無人,風輕輕拂動,陽光灑了下來,靜的讓人著迷。出寺廟沿著城墻繼續南下,直到老街最南頭的甕城,從城墻邊上出來有種錯覺,仿佛是從一個世界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人漸漸多了起來,耳邊都是嘈雜的聲音,沿街而回,一個上午在款步閑逛中過去了。
兒子在我們外出前安排了一個任務,給他買兩個布魯克積木人,我遵照指示,從住宿的地方一路步行穿榆溪河而過,西行至榆星廣場,買到東西后行至榆溪河公園,找了一個長椅坐下來,曬曬太陽,等著愛人考完試后與自己碰頭。榆溪河緩緩的流淌著,陽光照耀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微風吹拂著河邊的楊柳樹,金黃的葉子落下來,星星點點的鋪在河面上,搖啊搖晃啊晃,如一葉扁舟,河面上偶爾會有魚兒躍起,攪動出河面的圈圈漣漪。樹林里偶爾會傳來鷓鴣的咕咕叫聲,日頭西下,陽光暖洋洋的落在臉上,歲月靜好。愛人趕到后,我們攜手沿著河堤散步,享受著獨屬于兩個人的時光,前行一段距離后下河堤,河堤內側兩排高大的楊樹如同哨兵般聳立著,公園的環衛工人有意將鋪滿落葉的路從中間掃開一條僅能一人通行的小路,腳踩著落葉走了一路,沙沙的聲音陪伴了一路,詩意滿滿。
走累了,找個草地坐下來休息,不遠處幾個小孩在草地上瘋跑,年輕的姑娘們擺著各種姿勢與整個秋天合影,天漸漸暗了下來,涼意與濕意順著草地一點點滲了出來,禁不住拉緊衣袖,打道回府。穿兩條街而過,夫子廟小吃一條街飄散的香味勾著愛人的胃,兩人鉆了進去,固定樣式的小吃車鱗次櫛比的排列在兩旁,人擠著人,烤涮炸炒燙輪番上陣,煙火氣充斥其間,走走停停,心動了就嘗一口,倒是把許久不見的吃食見了個七七八八,算是不虛此行。走了一整天,晚上回去的時候確實有點累,手機上顯示步數達到了三萬多,洗洗上床躺下,一覺就到天明。
第二日早上,照例送愛人到考場,循著遠處的廣場舞音樂聲,步行到了世紀廣場,廣場上目光所及之處,至少有上百個老年人在跳舞、打太極、扭秧歌,我一個中年人繞道而行,突兀的讓這群老年人側目,畢竟哪個中年男人周日不睡個懶覺。自己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多年前的蓮花池早就被改造的換了模樣,我找到一條小路,緊貼著綠化帶的花崗巖道牙盤腿而坐,讓初升的陽光恣意的照耀在我身上,靜靜的看著面前的湖水,放空自己,做一天閑散無事的老年人。淡綠的湖面上倒映著對面的五角楓、垂柳、廊亭,一兩株未被清理干凈的枯荷立在水面上,自下而上,與湛藍的天空相連,人仿佛成了這天地間最不和諧的部分。坐的久了,起來活動一下,廣場的南邊有一個環形的塑膠場地,沿著環形跑道一圈圈繞著走,場地中心的幾個孩子在追逐打鬧,媽媽們聚在一起閑聊,原來周日早上也不只是我一個閑散人。
愛人打電話告知早上的考試已完,找了個地方吃飯,午睡后送愛人到考場,從考場門口向西不足50米的距離就是鼓樓,鼓樓轉角處有一家手工饅頭店,除了賣饅頭還買陜北特色的黃米饃饃、棗糕、糕角、攤花等黃米制作的熟食,我各買了一點放在停在不遠處的車上,算是改善下伙食。鼓樓的邊上圍站著一群老頭,走近一看,原來是在打牌,玩的人三四個,圍觀的人反而是里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在廣場圍觀老頭老太太們打牌,算是陜北特色,玩的人和看的人都樂在其中,城管也見怪不怪,賭博的這個習俗從古至今未曾斷過。
坐在鼓樓西樓洞的大紅門檻上,依靠著曬得有點微溫的石頭墻,看著往來的行人,等著日頭緩慢的西下,依著依著睡意就慢慢襲來,眼睛迷離,把衣服掩住,迷瞪了一會兒。一睜眼半個小時就過去了,圪蹴在大路口睡覺就是香。愛人考完試后,驅車往家趕,到家的時候已近黃昏,兩天的行程至此結束。
換個城市曬了兩天太陽,筋骨舒展,身心得到了放松,回頭想想,其實當我老了,如果天天是這樣的日子也挺好,恬靜舒坦,妙哉妙哉。



發布日期:2024-02-19
點擊量:1287 作者:劉波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