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與千年前的賣炭翁不同,如今的煤炭,是世界發展的重要能源,在許多人眼中,煤炭亦是財富的代名詞。2006-2024年,十八年的艱苦奮斗,張家峁人深刻傳承陜煤集團“三特精神”與“北移精神”,十八年,在歷史長河中甚至短暫到無法激起一朵浪花。可對我們而言,在這十八年時間里,由最初在蒼涼大漠上選址建礦的艱難,到如今設備完善,規模可觀的智慧煤炭企業,建礦的先驅們經歷了太多艱難坎坷,才成就了我們現在充滿工業美感的工作環境,有太多人為此付出心血,建礦的先驅們就像一位母親,親手將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撫養長大,經歷了太多艱難坎坷,各種辛勞,也許只有親身經歷,才知其中滋味。
財務資產部部長薛衛寧,自2009年末成為公司一員起,與公司共同走過風雨十五載,從“問路人”變為“趕路人”,在長達十五年的“答卷”上,他一直立足本職,恪盡職守,腳踏實際,在平凡工作崗位上,描繪出他與張家峁共成長的無悔篇章。
追夢篇:那年那月,一路向北的“追夢之旅”
時間追溯到2004年,陜煤集團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歷史機遇,作出了“穩定渭北、壯大彬黃、做強陜北”戰略北移號召,實施產業優化、戰略“北移”。思路決定出路,2006年元月16日,張家峁礦業公司誕生在了塞北高原。
2009年,薛衛寧從韓城調動至張家峁礦業公司,正式開啟了這一路的成長陪伴,他緊跟時代步伐,從基礎會計到財務管理,從經營工作到稅務溝通,學理念、學思路、學方法,取經充電蓄動能;學管理、問市場、思對策,對標先進找短板。常懷“空杯”心態,崇尚學習、善于學習、依靠學習,提升善作善成能力與本領,不忘初心,兢兢業業,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夯實會計基礎管理,構建推崇體系成本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出色的完成了分管的各項工作任務,在精益化、信息化、卓越管理方面成績突出,成為財務工作的“行家里手”。
奮進篇:何其何時,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奮斗華章”
扎根張家峁這片沃土上,一個奮進中提質發展的高能級“體系成本”管控模式,正拔節生長,藍圖舒展。在陜煤集團、股份公司財務實時管理平臺“雙十”體系指引下,張家峁礦業公司作為千萬噸級礦井,有序推進煤礦智慧經營體系建設。
抓住重點求突破,他帶領部門人員逐步推進“體系成本”管控,把全面預算作為提質發展、創值增效的主要途經,站在多角度、深層次、高端技術前沿,構建了公司體系成本管理體系,建立基于分級目標的六大成本責任體系,構建以“五大模塊”為主線的全面預算體系,創建基于工藝優化的“43-85”成本控制體系,優化基于“333”考核機制的成本考評流程,打造基于智能決策的成本管控信息平臺,形成了具有張家峁特色的“56811”體系成本管理模式。
憑借著勤練內功和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獲得了屬于他的榮譽。2011至2013年,連續三年他被評為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56811體系成本管控》榮獲中國煤炭學會2015年度全國現代大型煤炭企業經典管理特等獎;2016年,獲得神南公司、股份公司財務系統先進個人,所分管的財務基礎管理工作連續五年獲股份公司第一、二名好成績;2017年,他被公司評為勞動模范;參與主導的《“56811”全面預算管理探索與實踐》獲得第十八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管理論文一等獎;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3煤炭行業標桿案例”評選活動中,他主導參與的張家峁礦業有限公司“千萬噸礦井體系化成本管控體系建設與實踐”獲得標桿案例榮譽。
展望篇:未來已至,擘畫智慧礦區共享“煤”好未來
從智能向智慧,乘著智慧化礦山建設的春風,張家峁公司資金管理也實現了智慧管控新發展。資金司庫信息化、管理一體化,其科學的賬戶架構設計、高效的支付結算體系、明晰的應收應付款流程,發揮了資金集中管理的規模效應,打開了資金管理新局面。
煤炭行業雖然經歷著市場經濟的困頓期,處在各方面的低谷,面對動蕩的市場環境,他依舊秉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以集團股份“經營管理提升年”為導向,緊緊圍繞2024年公司生產經營目標和“13369”中期發展規劃,全面提升財務風險管控水平和工作質量,以“補短板、強弱項”為抓手,以張家峁公司經營管理“降本增效、資產盤活、往來清欠、非生產費用管控”為著力點,以“合規管理、合法核算”為紅線,助推公司經濟高效運行,為公司高質量經營戰略決策保駕護航。
作為公司的一員,身處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我們,肩上職責不只是守成,更要在這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中逆流而上,脫穎而出,成就一個新時代的高效益煤炭工業企業。高爾基有句名言“工作快樂,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獄。不斷有人因為工作的不如意而痛苦,或是因為工作環境差,或是因為壓力大。因為煤礦企業的性質,礦區必定沒有那么優美的環境,舒適的條件,但是這里有工友們的滿腔熱情,有同事間真誠的互幫互助,更有公司不斷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在這樣一個兼具工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公司工作,在這里,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公司全體員工一起為了加速公司轉型升級,為了實現創值增盈而默默付出,員工與公司心同此心,夢同此夢,奮斗不息,一往無前。



發布日期:2024-10-09
點擊量:2235 作者:吳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