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司以創值增效、提質發展為目標,以集團“四種經營理念”為抓手,大力推動全要素體系成本管控領先戰略,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千萬噸礦井“56811”體系化成本管控模式,在追趕超越中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管控目標。
新角度,“全局化”管控成本
公司體系化成本以千萬噸礦井的資源賦存和開采技術條件為基礎,縱向貫穿礦井勘察、設計、施工、生產、運營、復墾等全生命周期,橫向覆蓋人、財、物、產、供、銷等全要素成本組合。

以持續改進千萬噸礦井的規模效益為目標,遵循生產工藝的價值增長過程,通過劃分責任中心、優化成本核算、重組控制流程,實現全面預算、全過程控制、全局優化的成本管理方案。
通過全局管控,1-9月,該公司累計商品煤成本266.36元/噸,較計劃節支5.64元/噸,實現了成本管控效益新水平。
新理念,“業財融合”管控成本
公司實施集約生產,采用“一井一面”的生產方式和“采煤-運輸-提升”生產系統連續化、自動化作業工藝。
同時,公司從責任管理、流程作業、環節優化、“互聯網+”成本管理信息平臺等方面加強管理,落實降本增效37大項,76小項工作清單,持續加強降本增效重大的、效果顯著的實施項目管理,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結果。
截至9月底,服務協議費和零星工程較計劃節支5.21元/噸,非生產性費用較同期節支108.09萬元,節支比率18.77%,通過降本增效和業財融合管理,大大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
新模式,打造“56811”架構下的“43—85”模式
公司把發揮管理創效作為體系化成本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抓手,以創新為驅動,創建了具有張家峁特色的“56811”架構下的“43—85”體系化成本管控模式。
此管控模式以五大管理模式狀態為主線,各個管理模式狀態由“六大”成本管控責任中心、“八大”成本系統及“十一個”成本控制關鍵點串接組成,縱向通過張家峁礦業公司井下及地面作業的85個生產過程分解,橫向按照43個成本要素分解各生產過程。
基于此模式,公司建立了以指標體系為基礎、以計算模型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通過系統數據采集及統計分析,實現了全面目標管理,促進成本管理走向信息化、標準化、精細化、流程化、規范化、高效化“六化”良性發展軌道的目標。
通過技術優化,實現了快速掘進,截至9月底,進尺增加4300米。體系成本管控模式先后榮獲中國煤炭學會全國現代大型煤炭企業經典管理特等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特等獎榮譽稱號,為煤炭企業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的優秀案例。



發布日期:2024-10-29
點擊量:1175 作者:薛衛寧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