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冬至尚有一周之時,未曾預料,那遠在天堂的父親,再也無法致電,提醒我冬至勿忘食餃,而冬至,這普普通通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仿若歲月長河中的一座古樸橋梁,緊密銜接著過往與當下,承載著無盡的回憶與款款深情。
兒時的冬至,無疑是一場盛宴。每逢此際,家中的廚房瞬間化作最為熱鬧的地方。母親總會早早備妥白菜、蘿卜、地皮、豆腐等各類食材,在母親的辛勤操持下,菜肴被調制得香氣四溢。一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于我而言可謂一種奢望,在我的記憶里,做飯向來是奶奶和母親的職責。我所吃的餃子,是母親先將面搟成一大片,接著用家里的玻璃茶杯摁扣出一個個餃子皮。我總會“頑皮淘氣”地也要包餃子,然而卻怎么也包不出母親那般精巧的餃子,不是餡多得撐破了皮,便是形狀怪異得令人忍俊不禁。奶奶則在一旁笑著說道:“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當我詢問冬至究竟為何,在院子里勞作的爺爺會講,冬至乃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逐漸變長,日子也會越發光明。
當鍋里的水開始沸騰翻涌,餃子們猶如一群歡快的小白鵝紛紛踴躍入水。未幾,餃子便冒著誘人香氣煮熟了。由于我家人口眾多,餃子都吃酸湯的,一碗餃子也就十二三個,再加滿餃子湯。爺爺和父親會坐在窯洞里的八仙桌旁,靜候餃子碗端上桌,而我和弟弟還有奶奶則是端起一碗餃子,倒點醋,撒些鹽,再來一勺油潑辣子,端著碗坐在炕沿或者小板凳上“大快朵頤”,母親總是等我們吃飽了,她才動筷。
長大后,冬至更多地與思念緊密相依。參加工作到了韓城礦務局,每臨冬至,餃子成為了心中最為柔軟的惦念。每到這一天,單位的職工食堂也會供應餃子,但品嘗起來總感覺缺失了家的味道。我會在電話里跟母親念叨著對她包的餃子的思念,母親則會在電話那頭叮囑我多加衣裳,切莫受寒。那些冬至的夜晚,我常常仰望窗外的明月,思念著家人,猜想著他們是否也在享用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念著家中那熟悉的溫暖燈光和父母那慈祥的面容。
2008 年以后,我前往離家更為遙遠的地方工作,不過通訊愈加發達了,每年冬至前夕,父親就會通過微信的朋友圈、家族群等提醒我們冬至將至,要吃餃子、要增添衣物。然而繁忙的工作使我無暇顧及這個節日,早已將冬至這個節日從意識中淡化,常常只是在街邊的小店隨意買份餃子敷衍了事。然而,即便如此簡單的動作,依然會在心底泛起一絲細微的波瀾。有一年冬至,我下班后又去上瑜伽課,直到晚上九點多才拖著疲憊至極的身軀往回走。走在回家的路上,電話鈴聲突然響起,電話那頭父親和母親問我是否還未吃晚飯,我問道你們怎會知曉?父親說:“看你朋友圈說剛下課。”父親說道今日冬至,你看看超市是否營業,切記要吃餃子。
如今,歲月匆匆流逝,冬至依舊年年到來。沒有父親的叮囑,但是我會如同母親當年那般,用心籌備食材,與家人一同包餃子。當一家人圍坐一團,品嘗著自己親手包制的餃子,心中充滿了幸福與滿足。冬至,這個古老的節日,它見證了我的成長歷程,承載著我對家人的深深思念與眷戀,也蘊含著生活中的百般滋味。在這寒冷的冬日里,它宛如一團永不熄滅的熾烈火焰,在歲月的長河中燃燒,給予我無盡的溫暖與力量,讓我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無論走到何處,都絕不會忘卻那些與愛和親情相伴的美好時光。



發布日期:2024-12-11
點擊量:833 作者:李紅艷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