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當這熟悉的童謠在耳畔響起,歲末年初的溫馨時刻悄然來臨。在介休綿山深處的興地,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每一處細節都藏著濃郁的年味。這里是一顆被歲月精心打磨的明珠,承載著游子們對家的思念與對新年的期盼。

春節的前奏,是從廚房的煙火氣中奏響的。興地的廚房里,主婦們正忙碌地制作著傳統美食油花花。她們將精心和好的面團,捏成各種形狀的花花,輕輕放入滾燙的油鍋。剎那間,“刺啦”一聲,熱油歡快地跳躍起來,似是在歡呼新年的到來。油花四濺,面團在油鍋里迅速膨脹、變色,不多時,一個個金黃酥脆的油花花便新鮮出爐。咬上一口,那酥脆的口感、香甜的滋味瞬間在舌尖上綻放,每一絲香甜都仿佛在訴說著新年的甜蜜與希望。這“刺啦”聲,不僅是美食誕生的號角,更是開啟興地過年習俗的鑰匙。
除了油花花,合碗子也是興地過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葷素搭配得恰到好處的食材,整齊碼放在碗中,經過精心蒸煮,色香味俱佳。端上桌時,熱氣騰騰,香氣撲鼻。這合碗子,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寓意著團圓與富足,每一口都飽含著家的溫暖與年的醇厚。
隨著美食的香氣彌漫開來,剪窗花這一重要傳統活動也提上了日程。村民們用靈巧的雙手,將紅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如花鳥魚蟲、吉祥文字等,然后將這些精美的窗花貼在窗戶上,為家中增添了一份喜慶與祥和。這些窗花不僅展示了村民們的心靈手巧,更寄托了他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整個興地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兒中。村民們開始清掃門庭,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仿佛要把過去一年的塵埃與煩惱通通掃去。接著,大紅的春聯、喜慶的燈籠紛紛登場,為古樸的村莊披上了華麗的新衣。那一抹抹鮮艷的紅,承載著一年的辛勤與對新年滿滿的期許。
在興地,過年還有一項獨特的習俗——掛祥鈴。春節前夕,村民們手捧銅鈴,神情莊重,心懷敬畏地沿著陡峭的山巖攀登。山路崎嶇,但他們腳步堅定,每一步都承載著對新年的美好祈愿。當他們終于將銅鈴穩穩掛在最高的巖壁上,心中的喜悅與滿足溢于言表。微風拂過,巖壁上的祥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將人們對新年的祝福傳遞給遠方的神靈。那一刻,興地仿佛被一層神秘而神圣的光輝籠罩,讓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心生敬畏,又感受到深深的溫馨。
春節期間,興地成了歡樂的海洋。街頭巷尾,舞龍舞獅的隊伍吸引了眾多目光。舞者們身著鮮艷的服飾,手中的巨龍和雄獅在他們的舞動下栩栩如生,時而騰空躍起,時而盤旋游走,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們沉浸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中,感受到那份最質樸、最真摯的喜悅與期盼。
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滿了豐盛的美食,大家一邊分享著過去一年的收獲與喜悅,一邊暢談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歡聲笑語在村子里回蕩,溫馨與和諧的氛圍,正是年味兒最美好的體現。
夜幕降臨,興地被一盞盞璀璨的燈火點亮,宛如一顆鑲嵌在夜色中的明珠。山腳下,古老的廟宇里傳來陣陣悠揚的鐘聲,與山間的風聲、潺潺的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美妙的樂章。此時此刻,興地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與萬物同頻共振,讓人心生敬畏的同時,也倍感寧靜與安詳。
介休綿山興地的過年習俗,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細膩地記錄著歲月的變遷與文化的傳承。在這里,年味兒不僅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一種代代相傳的精神寄托。讓我們一同走進興地,探尋那些定格在時光中的美好瞬間,去擁抱這份獨特而迷人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2025-01-09
點擊量:776 作者:張文華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