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提出的“四種經營理念”,不僅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指引,也為基層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用“緊日子”過“好日子”: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團青工作效能
“緊日子”并非一味縮減開支,而是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資源效能最大化。基層共青團組織,需在有限的經費和人力條件下,創新團青工作模式,確保青年活動既務實又高效。
(一)精準預算管理,嚴控非必要開支
參考陜煤集團“四級成本管控責任體系”(集團公司—板塊公司—經營單位—車間崗位),創新建立“公司團委—團支部—青年團員”三級預算管理體系。在組織技能競賽、志愿活動時,優先利用企業內部資源,如培訓中心、文體中心等礦區場地,減少外包費用;通過整合線上學習平臺,充分利用“青年大學習”等線上學習平臺組織開展青年思想教育,降低線下培訓成本,實現“花小錢辦大事”。
(二)盤活閑置資源,激發青年創造力
挖掘青年員工的技能和興趣特長。組建“青年講師團”,由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和行業技能大師等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開展安全操作、設備維修等實操培訓,既節約外聘費用,又提升青年參與感。
(三)以實效為導向,避免形式化活動
團委開展活動建立“立項—執行—評估”閉環機制。青年創新創效項目需明確目標、降本金額、效率提升比例,并通過季度評比檢驗成效,杜絕“為活動而活動”的浪費。
二、用“賺錢”思維去“花錢”:聚焦價值創造,賦能青年成長
“賺錢思維”強調投入產出比,培養青年人才就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基層團組織要通過精準培養支持青年成長,為企業培育高素質人才梯隊。
(一)以技能提升驅動生產效益
聯合生產部門開展“青年技術攻關小組”,積極組織青年圍繞設備故障率、能耗優化等痛點參與立項和改造設計,對貢獻突出者給予專項獎勵,形成“投入—成長—創效”的正循環。
(二)搭建青年創新孵化平臺
設立“青年創新基金”,支持青年申報小改小革、工藝優化項目。鼓勵青年參與技術改進,并將成果納入績效考核,激發創新活力。
(三)強化職業規劃與人才儲備
建立“青年人才庫”,為優秀青年定制成長路徑,對入庫人員進行跟蹤培養,如定制化培訓、輪崗鍛煉、導師帶徒,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三、用“乙方”思維做“甲方”:轉變服務理念,增強青年歸屬感
“乙方思維”要求跳出管理者角色,以服務對象需求為中心。作為基層團組織負責人,要經常深入青年群體,傾聽訴求,優化服務形式,提升青年滿意度。
(一)建立青年需求反饋機制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定期收集青年在職業發展、文化生活、婚戀交友等方面的需求。針對倒班青年提出的“業余活動時間碎片化”問題,推出“微課堂”“線上讀書會”等靈活形式,提升參與便利性。
(二)推行“一站式”服務模式
充分發揮張家峁“青年之家”陣地作用,開展青年讀書沙龍、青年黨建研學、一見“青”心座談等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打通聯系服務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青年之家打造成聯系青年的橋梁、服務青年的窗口、凝聚青年的中心。
(三)以青年滿意度為考核標準
將青年評價納入團支部考核指標。對“主題團日”“志愿服務”等各類活動實行“青年打分制”,得分低的項目需梳理總結,優化整改,確保服務精準有效,落到實處。
四、用“營銷”思維抓“生產”:強化品牌建設,擴大團青工作影響力
“營銷思維”強調以市場為導向,將共青團工作成果轉化為可傳播的品牌價值,對內凝聚合力,對外樹立形象。
(一)打造青年工作特色品牌
創建“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新創效標兵”“青年突擊隊”等支部品牌。圍繞安全生產主線,開展“三違治理金點子”征集活動,優秀方案在全公司推廣,并納入年度評優條件,形成示范效應。持續擦亮“青”字招牌,助力青年發展成長。
(二)應用新媒體構筑文化陣地
充分發揮微視頻工作室作用,在重要節點或主題月組織青年拍攝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等各類主題微視頻和微電影,旗幟鮮明傳播正能量、發出好聲音,有效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工作、學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推動青年參與企業戰略落地
組織各單位優秀青年參與“青年宣講團”,深入各部室、區隊解讀政策。結合“用營銷思維抓生產”,開展各類“我為產銷聯動獻一策”等活動,將青年建議反饋至相關部門,增強青年對企業戰略的參與感。



發布日期:2025-03-27
點擊量:924 作者:李瀟洋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