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餐廳里的“家”味道
凌晨五時,礦區還浸潤在晨霧里,后勤服務中心職工餐廳的燈光已漸次點亮。案板上的揉面聲、刀俎間的切菜聲、蒸箱里的汽鳴聲,合奏出礦區清晨第一支交響樂。裊裊白霧攜著面香從灶臺漫出,沿著柏油路在礦區氤氳流淌。
“得讓兄弟們吃得熱乎,井下作業才攢得出力氣。”廚師長老王和采購員老楊邊說話邊核驗最后一筐青菜的露水。每日破曉時分,這群“伙頭軍”總要親手觸摸每顆蔬菜的溫度,確保職工碗里盛滿清晨最新鮮的晨露。面案前,馬大姐手指翻飛捏出十八道勻稱的褶子,二十年練就的絕活在蒸籠揭蓋時,總能收獲此起彼伏的“真暄騰”贊嘆。

這里不見米其林的精致擺盤,卻有礦山人最熟悉的踏實分量。灶臺前掌勺二十三年的老王深諳礦工飲食密碼:“井下工作出力大,大家都愛吃辣椒。”他掌中的辣子炒雞總要多撒兩把紅艷,最近發現年輕面孔增多,又在傳統大鍋菜里添了紅薯玉米的新配方。保溫箱里常駐的肉包與熱牛奶,成了隨時可以捧在手心的溫暖。
季節更迭中,這里流轉著不同的溫度:冬日里紫菜蛋花湯蒸騰的熱氣,盛夏時綠豆湯蕩漾的清涼。針對特殊需求的職工,后廚藏著更多心意:養胃的小米粥文火慢熬三小時,減脂餐經過營養師精心配比。這些溫暖創意,源自炊事班深夜里的思維碰撞。
夜色漸濃時,頭戴礦燈的身影陸續走進餐廳。不銹鋼餐盤映著煤灰未凈的笑臉,蒸騰的熱氣在玻璃窗上勾勒出朦朧畫作。當機械轟鳴暫歇,這里依然躍動著礦山的心跳——三餐煙火不僅補充著體能,更傳遞著礦工特有的情誼。正如后勤主任常掛嘴邊的那句:“灶火暖著兩千多個胃,才算盡到咱們的本分。”
上一篇:三十五歲的蛋糕滋味 2025-04-23
下一篇:“過緊日子”就是“過好日子”--學習講話精神有感2025-04-16



發布日期:2025-04-18
點擊量:788 作者:蘇沙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