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夯實電工隊伍技能基礎,激發員工“比學趕超”熱情,近日,機運工區以“理論筑基、實操亮劍”為主題,成功舉辦了一場電工技能競賽。活動通過“理論+實操”雙軌考核模式,全面檢驗參賽選手的專業素養,為打造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電工隊伍注入新動能。
理論比拼:夯實基礎 錘煉思維
競賽首日,理論考核環節在緊張有序的氛圍中拉開帷幕。來自電工班的7名選手圍繞饋電開關工作原理、電氣安全規范、故障診斷與應急處理等內容展開角逐。試卷涵蓋選擇題、判斷題及簡答題,重點考察選手對《煤礦安全規程》《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等標準的掌握程度。

“饋電開關的過載保護整定值如何計算?”“當發生短路故障時,饋電開關的脫扣時間應滿足哪些要求?”面對考題,選手們時而凝神思考,時而奮筆疾書,展現出扎實的理論功底。最終,憑借對饋電開關保護參數設定、漏電閉鎖邏輯等知識點的精準作答,為后續實操環節奠定堅實基礎。
實操對決:饋電接線 精準競技
實操賽場設置于機運工區電工庫房,選手需在90分鐘內完成一臺礦用饋電開關的接線、調試與故障排查任務。考核內容涵蓋元器件選型、布線工藝、通電測試及安全文明操作四大模塊,總分100分。其中接線規范性占40%、通電成功率占30%、故障處理效率占20%、安全操作占10%。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選手迅速投入戰斗。王建強率先完成元器件檢查,他手持萬用表,逐一核對熔斷器、接觸器、綜合保護器的阻值參數,并細致標注接線端子編號。在布線環節,他采用“橫平豎直、直角轉彎”工藝,將主回路紅、黃、綠三相線與控制回路藍線分層布置,導線彎折弧度一致,線槽固定間距精準控制在5厘米以內,展現出深厚的“手藝活”功底。
通電測試階段,選手高宇遭遇挑戰:饋電開關送電后,保護器報“漏電閉鎖”故障。他冷靜分析,首先檢查三相絕緣電阻,發現C相對地阻值僅0.5MΩ(標準應≥50MΩ)。進一步排查發現,出線電纜絕緣層因搬運擠壓受損。高宇迅速更換電纜并重新壓接端子,故障順利排除,最終以88分斬獲實操單項第一。

賽后復盤:以賽促學 提升質效
競賽結束后,裁判從工藝標準、安全規范、創新思路等維度進行點評。“饋電開關接線不僅要‘快’,更要‘穩’‘準’。”班長孫鷹強調,“接地線必須采用黃綠雙色線,截面積≥25mm2;端子壓接需使用液壓鉗,確保壓痕清晰、無散股——這些細節直接關乎設備運行安全。”
參賽選手紛紛表示,競賽暴露出“理論聯系實際不足”“應急處理經驗欠缺”等問題。青年電工李帥坦言:“以往接線時總忽略端子標識,這次因誤接停止按鈕導致通電失敗,教訓深刻!”針對短板,電工班計劃開展“每周一練”專項培訓,通過故障模擬、案例研討等方式,推動技能水平再上臺階。
此次競賽是機運工區“以賽促學、以學促練”的重要實踐。近年來,該工區通過常態化舉辦技能比武、創新“師徒結對”培養模式,累計培養高級技師4名、技師12名,電工隊伍整體技能達標率提升至98%。



發布日期:2025-05-01
點擊量:1508 作者:張帆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