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公司“四種經營理念”的指引下,后勤服務中心以“服務保障創一流”為目標,將理念深度融入日常工作,通過精細化管理、智能化升級和人性化服務,書寫了后勤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精打細算,讓“緊日子”過出“好日子”。后勤服務中心以“過緊日子”為常態,構建全鏈條成本管控體系。在2025年初部門資金費用預算中,通過細化13個分項費用,優化非生產性開支,實現費用可控制、可預算。同時,大力推行物資材料修舊利廢、辦公家具循環使用等工作,在物資回收復用管理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通過修復舊家具、維修管路電纜等物資,實際節約各類材料費用超10萬元。在零星工程和中小修管理方面,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將維修成本納入日常工作考核,維修響應時間從24小時壓縮至8小時,平均節約維修成本15%。

投資未來,用“賺錢”思維激活內生動力。后勤服務中心將員工視為核心資產,以“投資人力資本就是創造未來收益”的理念,構建“傳幫帶+技能提升”雙軌機制。通過老員工“一對一”指導、內部輪崗和技能等級提升考核,培養出一批精通多崗位技能的“多面手”,近三年累計20余名員工獲得中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同時,投入資金打造智慧后勤生態園,從智能立體車庫的建設投用,到職工宿舍智能門鎖的升級改造,再到線上智慧后勤管理平臺的全線使用,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全方位立體式后勤生活體系,服務效率提升30%,員工滿意度達95%以上。

主動作為,以“乙方”思維重塑服務格局。后勤服務中心打破“甲方”思維定式,以“服務對象需求”為導向,打造“精準滴灌”服務網絡。在職工餐廳推行“黨員值班長”制度,在用餐時間現場值班,處理問題,收集職工反饋的意見建議;針對職工訴求,推出“地方風味窗口”和“健康膳食套餐”,引入營養師定制菜譜,粗糧出品比例提升40%,職工就餐滿意度達98%。在民生保障領域,建立“民生需求清單”,完成職工浴室智能更衣柜升級、礦區綠植越冬保護等暖心工程,其中智能更衣柜項目通過黨員責任區建設,提前5天完成兩個綜采隊、兩個掘進隊的設備更換,獲得一線職工一致好評。

創新驅動,用“營銷”思維打造服務品牌。后勤服務中心以“營銷思維抓生產”,將服務視為產品,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設計”。開發“張家峁智慧園區平臺”,引入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實現訪客預約、體溫監測、軌跡追蹤等功能,提升礦區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在雨季“三防”工作中,建立“監測-巡查-處置”閉環機制,通過智慧灌溉系統精準補水、沙袋筑設防水墻等舉措,保障礦區安全度汛,相關經驗被周邊兄弟單位借鑒推廣。同時,創新開展“安全隱患隨手拍”“團青安全先鋒崗”等活動,以黨建帶團建,將黨建品牌做實做響,讓黨建工作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將服務過程轉化為品牌傳播載體,后勤服務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從“保障者”到“賦能者”,公司后勤服務中心以“四種經營理念”為引擎,在降本增效中彰顯擔當,在創新服務中贏得口碑。這不僅是后勤服務的轉型升級,更是傳統能源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生動縮影。



發布日期:2025-05-16
點擊量:677 作者:喬謙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