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機運工區深耕集團公司“四種經營理念”,上半年噸煤運輸成本同比下降5%,設備綜合效率同比提升15%,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成本管控過出“好日子”
工區將過“緊日子”理念轉化為系統性成本管控方案,構建“三級成本看板”管理體系,把噸煤運輸成本、能耗、材料消耗等指標分解至班組、崗位,形成“日統計、周分析、月考核”閉環管理機制。通過動態監測設備運行參數、優化作業流程、強化物資復用,實現從“粗放管理”向“精益運營”轉變。

建立“一設備一檔案”管理制度,對主運輸系統核心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管理。動態監測電機溫度、皮帶張力等關鍵參數,精準預判設備故障周期。2025年上半年,設備計劃檢修率提升至80%,非計劃停機時間減少35%,單臺設備年維護成本下降10%。
資源優化實現“價值躍升”
摒棄“為花錢而花錢”的傳統思維,將“賺錢思維”融入設備選型、技術改造等環節。設備升級堅持“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原則,對13部膠帶機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遠程集控與“無人值守,有人巡檢”模式,減少井下作業人數20%;智能運輸系統動態調整參數,噸煤運輸能耗下降8%。同時,重視煤質管理,通過原煤運輸精細化控制、強化水分管理、杜絕雜物混入等措施,提升商品煤發熱量。
考核機制實行“換位思考”
制定《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管理考核辦法》,將煤流運輸速度、煤倉空置率、設備故障率等指標納入考核,實行“日統計、周通報、月獎懲”機制。設定膠帶機運輸速度底線為4米/秒,煤倉空置時長上限為30分鐘。達標班組獲績效嘉獎,未達標者被問責。

建立“運輸應急小組”,配備應急設備,實行24小時電工值班制度。緊急情況下,應急小組30分鐘內到達現場,1小時內恢復運輸,年減少生產中斷時間50小時,保障采煤工區連續生產。
運輸周期實現“效率提升”
推行“煤質運輸責任制”,從井下采煤面到地面煤倉,全程嚴控煤流雜質、水分及矸石含量。在膠帶機頭安裝除鐵器等設備,實時剔除矸石與雜物。在溜煤槽口設置噴霧降塵裝置。
采取優化運輸流程、引入智能設備、加強人員培訓等舉措,縮短煤炭運輸時長。將膠帶機更換周期從72小時壓縮至48小時,減少運輸中斷時間,提高原煤運輸效率。
機運工區通過深耕“四種經營理念”,將降本增效從口號轉化為行動,從局部突破升級為系統變革。下一步,工區將以更高的運輸效率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發布日期:2025-07-06
點擊量:604 作者:張帆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