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鈴鈴、叮鈴鈴…… 早上六點十分的鬧鐘準時響起。她一骨碌爬起來,趕緊穿好衣服就扎進廚房,動作快得像上了發條。十分鐘就把牛奶溫好、雞蛋煎熟,喊女兒起來吃飯,趁著這功夫自己趕緊洗漱。收拾完抓起包,三步并作兩步沖出門,一腳油門往三十公里外的張家峁煤礦趕去。車窗外的風景飛速倒退,她心里還惦記著,出門前忘給女兒的水壺裝水了。
她就是張家峁礦業公司通維準備工區的姜艷萍。一名普通的儀器維修發放工,也是倆娃的媽。大女兒八歲,上二年級;小兒子三歲,幼兒園小小班。孩子爸也是煤礦工人,平時忙得腳不沾地,家里的事基本指望不上。因此,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得她扛著。
她是一名儀器維修發放工,是礦井安全的 “神經末梢”。那些瓦斯檢測儀、多功能檢測儀、瓦檢器…… 都是井下兄弟們的 “保命符”,每天都得經她手。檢查、修理、校準之后往外發,哪一步都不能含糊。就拿瓦斯檢測儀來說,差一點點數都不行,真要是出了錯,井下說不定就出大事。因此發儀器前她先瞅瞅儀器外觀有沒有磕壞,再打開儀器,一項項調參數,非得讓它靈敏又準確才放心。
把儀器交到下井工人手里時,他們總會笑著說句 “麻煩你了”。這話聽著簡單,背后是工人對她的信任,更是礦工家屬的盼頭,他們的平安就是家里的天。工人們下井后,儀器間靜下來,她就把工具臺擦得干干凈凈,工具擺得整整齊齊,打掃好衛生,等著下一波人來領儀器。這活兒看著重復,可肩上的責任重著呢,干著踏實,也挺自豪。
下班后,她先去幼兒園接小的,小家伙一看見媽媽,伸著胳膊就撲過來,奶聲奶氣喊 “媽媽”,那一下,上班的累好像少了一半。到家系上圍裙就開火炒菜,廚房里抽油煙機嗡嗡響,鍋里的油滋滋冒熱氣,倆孩子在旁邊不是吵就是哭。有時候小的纏著要抱,大的問作業題,她就先哄兩句,手上的活可不能停。吃完飯輔導大女兒寫作業,看她認真寫字的小樣兒,心里挺舒坦。還得給小兒子講故事,他會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睛聽得入迷,時不時打斷她問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她有時候覺得自己跟超人似的,啥都能干;可有時候也真想癱下來大哭一場。累嗎?咋能不累,有時候忙到后半夜,沾著枕頭就睡著了。但瞅著女兒寫字的模樣,聽著兒子喊“媽媽”,還有孩子爸偶爾回家時,疲憊卻踏實的笑,再累都值了,這就是日子啊,有愛,有家,再苦再累都能扛。
“煤礦女工”和“倆娃的媽”,這倆身份加一塊兒,責任也翻了倍,可也把她練得更能扛了。在儀器間,她得是個細心嚴謹的“安全崗”,腦子得清,手得穩,一點錯都不能出;在家里,她就是個啥都得管的“全能媽”,耐心得足,精力得旺,孩子吃喝拉撒、學習成長都得操心。這倆角色看著不一樣,其實骨子里都一樣:得有責任心,得細心,還得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有人問她,擔子這么重,咋扛過來的?她就笑說:“習慣了,也就有勁兒了。”這股勁兒,是看著儀器好好的,能護著工友們安全時的踏實;是看著孩子平平安安長大的高興;是孩子爸理解心疼的暖;更是自己心里那股“我能行”的底氣。
日子過得就像個陀螺,轉個不停。可她就想在這團團轉里找到平衡,在忙忙碌碌里活出點意思。礦上的燈光照著她上班的認真,家里的煙火氣記著她過日子的暖。她就是個普通煤礦女工,憑著這不算結實的肩膀,扛起班上的責任和家里的日子。這擔子沉是沉,可也是她這輩子最實在的勛章。她知道,把儀器管好,就是護著井下丈夫和工友們的平安;把小家照顧好,就是點亮了最暖的燈火。平常日子里,她就這么往前奔,因為心里有愛,有責任,就總有使不完的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