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開皮帶得盯著開噴霧,停皮帶還得惦記著關,現在可好,噴霧自己‘長眼睛',皮帶轉它就噴,停了立馬歇,省心又省力!"近日,在機運工區膠帶運輸巷道里,輸送機司機王海星一邊調整皮帶速度,一邊指著頭頂自動運轉的防塵噴霧笑道。讓職工們連連稱贊的,正是該工區電工班組自主完成的"膠帶防塵噴霧智能聯動系統"改造,一場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動,卻讓作業現場的防塵效率與職工幸福感實現了"雙提升"。
從“手動時代”到“智能聯動”:一次生產現場的“痛點”倒逼
時間倒回一個月前,機運工區的防塵噴霧系統還是典型的“人工模式”:電磁閥開關與皮帶運行信號各自獨立,職工需在啟動皮帶后手動打開噴霧,停機后再專門關閉。“別小看這‘手動一步',實際麻煩著呢!”電工班組長孫鷹回憶,過去常遇到兩種情況,要么皮帶開了職工忘了開噴霧,粉塵“呼呼”往外冒,皮帶巷能見度瞬間下降;要么皮帶停了噴霧沒及時關,水珠積在皮帶架上,時間一長不僅浪費水資源,潮濕環境還會加速電氣設備老化。
更讓職工頭疼的是“時間差”問題。“皮帶剛啟動那會兒粉塵最大,偏偏這時候手動開噴霧總要延遲十幾秒,等水霧噴出來,已經有不少煤塵飄散了。”機運一班班長張建軍坦言,防塵不到位不僅影響職工健康,還曾因粉塵濃度過高而觸發過安全預警,成了大伙兒心里的“小疙瘩”。
“信號同步”破題:一場班組自主的“技術會診”
“生產效率要提上去,作業環境更要跟得上!”在班組安全例會上,孫鷹把問題拋了出來:“既然卡在‘聯動'上,咱們就從‘信號同步'想辦法,讓噴霧系統‘聽懂'皮帶的‘指令'!”
說干就干,電工班組迅速成立專項小組,把“皮帶運行信號精準控制噴霧啟停”定為核心目標。“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可靠信號源'。”電工賀亮指著華寧控制器解釋,“我們最終選擇在KTC101控制器加裝信號轉換模塊,接入電磁閥控制。這個信號與皮帶實際運轉狀態完全同步,只要電機一轉,就說明皮帶開始工作;電機一停,皮帶必然停止。”經過多次模擬測試,在皮帶控制回路中加裝高靈敏度信號采集模塊,實時捕捉華寧啟停信號;通過華寧參數設置“一對一”邏輯關系(皮帶運行=噴霧啟動,皮帶停機=噴霧關閉);最后將處理后的信號精準傳輸至噴霧電磁閥,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
“微創新”里的“大意義”:從一臺設備到一種理念
“這次改造投入不到500元,卻解決了長期困擾現場的安全與效率問題。”工區區長算了一筆“綜合賬”:防塵效果提升后,作業區域粉塵濃度下降約60%,職工職業健康風險顯著降低;水資源浪費減少近80%;設備因潮濕引發的故障率預計降低40%,間接延長了皮帶機使用壽命。
更讓工區欣喜的是,這場改造激發了全員的創新熱情。“小改造解決大問題,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電工班組踐行‘降本增效、服務生產’理念的具體體現。”工區區長朱聿順表示,此次電工班組的自主改善,用最少的投入實現了設備功能的優化升級,為工區技術創新樹立了榜樣。
下一步,機運工區將總結推廣這一改造經驗,鼓勵各班組立足崗位實際,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持續開展技術革新,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微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