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中的中秋
記憶中的中秋,總是與一輪皎潔的明月和滿院清輝緊密相連。當家家戶戶的窗欞透出溫暖的光,這個被稱作“團圓節”的日子便如約而至。它不僅是日歷上的一個標記,更是深植于中國人血脈中的文化符號,是情感的寄托,是連接古今的紐帶。
中秋的源頭,藏在上古先民對天象的敬畏之中。它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古人敬月,源于對自然的崇拜與對豐收的祈愿。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朝日,秋夕月”的禮制,正如《禮記》所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這份古老的儀式感,跨越千年,沉淀為中秋最深厚的底色。秋天內斂的氛圍,更易引人思念,人們通過共賞一輪明月,實現情感的溝通與心靈的相聚,仿佛與家人隔空團圓。
記憶里的中秋,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月餅的香甜。奶奶總會在中秋節前將玫瑰醬、花生碎、瓜子、糖等材料在大盆里攪拌成一大盆餡兒,再在巷子口的加工門市排隊,等著它們變成一個個圓潤的月餅。看著自己參與制作的月餅出爐,滿是成就感,熱乎乎地咬下一口,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月餅,又稱“團圓餅”,人們將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使其成為家人團圓的象征。
記憶里的中秋,也是有聲有色的。小時候的我們會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在巷子里追逐嬉戲,也會拿著自家做的月餅交換著吃,看誰家的月餅更美味。大人們則在院子里擺上小板凳,講述著中秋的來歷,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古老傳說,為靜謐的月夜增添一抹神秘的浪漫。
如今,我們或許身處不同的城市,為了生活奔波忙碌,但每當中秋臨近,那份深藏心底的記憶總會被喚醒。它提醒我們,無論走多遠,家永遠是方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對團圓的期盼、對親情的珍視,始終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牽掛。中秋,早已超越了一個節日的范疇,它是一段溫暖的記憶,一種文化的傳承,一份凝聚家國情懷的永恒寄托,成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上一篇:玉盤 2025-10-03
下一篇:在海風和光影里遇見浪漫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