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大美石窯古樸厚重,卻處處涌現著求知的渴望,每一段學習經歷,都如窯洞里的光,照亮認知邊界,讓我在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收獲了成長的力量。
思維破界,戰略領航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印建安教授以“企業戰略‘一而再、再而三’之思考與實踐”為主題,結合陜鼓集團的發展歷程,帶來了一堂震撼人心的課程。從傳統制造向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型,從單一產品銷售到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升級,陜鼓的每一次跨越,都印證了“思路決定出路”的真理。正如《周易》所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企業陷入發展瓶頸,唯有打破固化思維,轉變經營觀念,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破局前行。印教授強調“做最優秀的自己”,更是讓我明白,企業的戰略落地,離不開每個個體的極致追求,唯有人人精進,方能成就企業的卓越。
新質賦能,“雙碳”擔當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走進“中國西部氫谷”榆林華秦新能源,綠色發展的脈搏清晰可觸。在國家“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華秦新能源聚焦風光水電解制綠氫與綠色化工項目,以科技之力開辟綠色發展新賽道。這正是《荀子?天論》中“制天命而用之”的現代實踐——人類不再被動依賴傳統能源,而是主動駕馭自然之力,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華秦新能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讓我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時代擔當。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從單個項目到產業鏈布局,每一步都緊扣“雙碳”戰略目標,為國家能源轉型貢獻著“榆林力量”。站在綠氫展示臺前,我真切感受到: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引擎,更是守護綠水青山、實現民族永續發展的關鍵。這種擔當,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黃土高原上綻放出璀璨光芒。
千錘百煉,終成精品
“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章。”論文修改的過程,是一場與自我對話、向真理逼近的修行。初成的論文初稿,猶如未經雕琢的璞玉,雖有潛力,卻暗藏瑕疵——或是邏輯鏈條不夠順暢,或是論據支撐不夠充分,或是語言表達不夠精準。而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去蕪存菁”的打磨。從調整段落結構到核對文獻數據,從優化觀點表述到打磨標點符號,看似微小的改動,實則是對學術嚴謹性的極致追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美石窯的學習之旅雖已臨近尾聲,但它所賦予我的管理思維、產業視野與學術態度,卻已融入血脈,助力我更快地成長。



發布日期:2025-08-21
點擊量:503 作者:張永濤 來源: